硫化铅胶体量子点的缺陷控制及其光伏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acedf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铅(PbS)胶体量子点因具有低成本溶液工艺制备、高消光系数、良好的稳定性和多激子产生(MEG)效应等优点,被视为极具发展前景的光伏材料。基于此,小尺寸(带隙为1.3~1.4eV)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经认证后的效率高达12.3%。此外,由于强烈的量子尺寸效应,PbS量子点带隙可以在0.5~1.9eV内大范围可调,既可以满足单结太阳能电池的需求,还可以制备量子点红外光伏器件,并与其他电池构成互补,实现对太阳光宽光谱的有效利用。基于此,大尺寸(带隙小于1.1eV)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经硅片过滤后的效率可达1.34%。PbS量子点光伏器件性能提升的核心和关键是表面缺陷态的控制,其主要与量子点合成和后续表面处理密切相关。在此之前,绝大部分研究者把精力投放在后续表面处理上,但是与缺陷密切相关的合成却鲜有人问津。针对此问题,本论文围绕合成之初量子点表面的缺陷控制而展开课题研究,分别从量子点晶面控制和表面原位卤素离子钝化入手,以此改善量子点的光电性能,并致力于发展高效率的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本论文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从源头上抑制小尺寸量子点{100}面缺陷的解决方案。当前研究者主要聚焦于合成或后处理过程中引入配体来对{100}面缺陷进行修复,而并未予以彻底清除。为此,本论文提出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来从源头上抑制表面缺陷态,即通过控制量子点生长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平衡来实现晶面的有效调控。研究表明,在动力学占主导的生长条件下,量子点各向异性生长,获得的~3nmPbS量子点的几何结构近似为八面体,表面几乎仅含{111}晶面;而在热力学占主导的生长条件下,量子点各向同性生长,获得的量子点几何结构为截角八面体,表面具有{111}和{100}晶面。由于{111}面配体钝化完全,因此表面几乎仅含{111}晶面的量子点具有更小的斯托克斯位移、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50%)和更长的荧光衰减寿命(1.41μs)。
  (2)为了获得良好的表面钝化,同时解决阳离子交换尺寸分布不佳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极具创新性的阳离子交换策略,即ZnS纳米棒阳离子交换合成大尺寸PbS量子点。其基本思想是依靠由棒到点转变过程中因部分溶解而释放的S来维持一定的过饱和度,促进量子点的生长并维持较好的尺寸分布。研究表明,量子点表面具有原位Cl–钝化,展现出了极小的斯托克斯位移和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36.6%);另外,空气存储6个月后激子吸收峰未发生蓝移现象,量子点稳定性优异。此外,量子点具有高度的单分散性,激子吸收峰的半高半宽最小值仅为15.3meV,尺寸分布偏差小于2.9%。
  (3)为了研究晶面控制抑制表面缺陷对量子点光伏特性的影响,本论文将上述两种小尺寸量子点制备成光伏器件,并通过材料性能表征和器件物理分析来研究器件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表面仅{111}晶面的量子点薄膜具有更少的表面俘获态和带隙间的缺陷态,从而有利于抑制光生载流子的缺陷辅助复合;此外,其具有更小量子点间的间距和更浅的带尾态分布,从而利于提升载流子迁移率,降低光伏器件开路电压(VOC)的损失。基于此,仅{111}暴露晶面的量子点光伏器件效率高达11.5%,相比{111}和{100}暴露晶面的量子点光伏器件效率(9.2%)提升了25%。此外,前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未封装的情况下,空气中存放42天后效率还能够保持最高值的90%,持续光照4小时后效率还能够维持初始值的95%。
  (4)为了研究从棒到点阳离子交换合成的量子点光伏特性,本论文将上述大尺寸量子点制备成红外太阳能电池,并与传统方案合成的大尺寸量子点光伏器件进行对比。随后,结合材料性能表征和器件物理分析来研究产生器件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量子点由于具有原位卤素离子钝化和极为优异的尺寸分布,则有利于成膜后缺陷态的控制和载流子迁移率的提升。基于此,带隙为~0.95eV的大尺寸量子点其器件性能国际领先,在AM1.5下,效率高达10%,800nm长通滤光片下的效率为4.2%,1100nm长通滤光片下的效率为1.1%。此外,本论文还制备了带隙更小的量子点红外太阳能电池,均获得了良好的能量转换效率。
其他文献
石墨烯作为一种零带隙的二维材料有着很多优异的性质,比如高迁移率、高饱和速度、高热导率、可弯曲性等,可被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射频电路、气体传感、柔性电子学等诸多方面。在射频电子学领域,学术界对石墨烯射频器件和电路的研究已超过十年。到目前为止,石墨烯射频器件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其本征截止频率超过400GHz,最大振荡频率高达200GHz。然而目前对石墨烯射频电子学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单个器件或者由少数几
学位
继石墨在2004年被证明能够以单原子层形式(即石墨烯)存在以来,六方氮化硼(h-BN)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纳米材料之一。作为一种硼氮原子交错排列的sp2轨道杂化二维层状材料,六方氮化硼具有和石墨烯高度相似的晶格结构,且晶格常数差异只有1.5%。然而,不同于半金属特性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是目前所有已知二维材料中仅有的绝缘体材料,具有无悬挂键、无电荷陷阱且原子级平整的表面,它又被认为是石墨烯电子器
当前无线通信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是实现多协议标准的集成。灵活的多标准无线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重构性,是集成多种无线标准以适应无线协议发展的有效方法。基于分数型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的宽带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器(frequency synthesizer,FS)是这种可重构无线电中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模块,以满足多种主要的无线通信标准的要求,如蓝牙,WLAN802.1
学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及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近年来逐渐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且发展极为迅速,短短几年之内,其单节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5%,可以与市面上广泛应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成熟的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媲美。其中,反式平面异质结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全程都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适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因而该
大数据时代下,神经形态计算在克服冯·诺依曼瓶颈、高效处理数据密集型计算等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为了构建神经形态系统,技术成熟度高、工作机制稳定、突触功能丰富可调、权值更新线性对称的新型人工突触成为迫切需求。多端薄膜晶体管器件在作为人工突触器件时,具有工艺成熟、稳定性高、可靠性好、信号处理与传输并行、与CMOS技术兼容性高等优点,在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型信息处理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光学超材料是一种由规律排列的电磁单元所构成的人工材料,能够对电磁波的振幅、相位和偏振等物理特性进行调控,产生许多常规材料中不存在的物理现象,场局域效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场局域效应能够限制电磁场的分布,提高区域内的电磁场强度,显著增强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超材料对电磁波进行调控的关键基础。因此,场局域效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并且在能源、信息和健康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受限于超材料
基于局域共振效应的光学超表面是一种人工构造的且能对外界入射光作出响应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器件。局域共振效应是这种超表面的根本工作原理。在光与物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下,基于局域共振效应的光学超表面可以对入射光的相位、振幅等进行精确的调控,使其散射、反射、吸收谱等能够按照所需求的功能来设计,而且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场增强效应,场增强效应在显示、能源以及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等离激元超表面和基于高折射率
RRAM器件的性能与其阻变层材料有着紧密联系,现在已经在很多的材料中发现了非易失性的阻变特性,其中,钙钛矿(Perovskite)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铁磁性、铁电性等,在实现RRAM器件多功能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成为RRAM器件中被广泛研究的材料之一。BaTiO3(BTO)和BaxSr1-xTiO3(BST)是典型的钙钛矿结构半导体材料,目前基于这两种薄膜的RRAM器件已有报道,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化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数据存储的深度与广度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希望存储介质能够用于制造各类成本低廉、容量巨大的存储器件,而且在新介质显示、类脑计算等领域表现出长远的发展潜力。而现有的存储器体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存储容量与价格上似乎已经走向尽头,更不要说新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存储介质,同时具备低成本和高性能两种特点。相变存储器是最有潜力的下
学位
窄带光电探测器在检测光信号强度的同时可以实现光波长的鉴别,在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生物成像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窄带光电探测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制作成本昂贵、探测效率低。窄带电荷收集效应是一种实现窄带光电探测的有效手段。但是为了限制表面载流子的收集,基于此效应制作的探测器需要较厚的吸光层或额外的电荷阻挡层,且维持窄带响应的工作电场不能偏大。此外,窄带探测器的响应峰对应于材料的吸收带尾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