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农用地将被城市发展大量占用,土地的非农化利用一方面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粮食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土地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空间承载压力。所以,切实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是关系国民生存的根本和国家宏观战略大计,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总体研究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全面调查与典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学基础,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典型分析,将方法、技术、制度等因素纳入一个大系统进行协同研究,构建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新途径,从而形成严密的理论——实证——对策体系,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支撑和技术支持,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导论。首先提出问题,介绍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找出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由此拟定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手段与路线,并将本文创新点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归纳、总结。第二部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基础理论。系统介绍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并对土地区位理论、地租理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人口与经济综合承载力理论、城市景观生态学理论、粮食安全理论、城乡土地统筹理论与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析。第三部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学分析。探索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微观经济基础,结合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理论,以土地投入产出的边际效益为基点,分析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外部效应、报酬递减的微观效应,各级政府之间在土地利用中的博弈过程等,为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机制创新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研究。主要探索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尺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从规划和市场两个角度提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方法。第五部分:工业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典型调查分析。以工业开发区为典型研究区域,调查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评价、监测方法和集约利用途径。第六部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机制构建。通过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调查、评价,总结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机制缺失,探索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机制的核心构成,并建立新机制运行的支撑体系。第七部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机制运行途径。在介绍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的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新机制,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机制运行的途径和对策。本研究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1)提出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4U”新内涵。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索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新内涵,提出“四个统筹”理论(“4U”内涵):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指在城乡土地统一市场视角下,以保证粮食安全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目的,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为基础,通过提高城市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承载能力,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过程与状态。(2)构建完整的城市(含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体系。根据新内涵建立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和模型,并针对典型开发区土地利用调查和评价,提出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和定量化的考核体系,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3)注重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将RS和GIS等技术应用土地经济研究中,对方法进行创新,将多种数学模型与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数据库,将方法、技术、制度纳入一个系统进行协同研究。(4)提出创新性的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机制和途径。针对调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机制的核心构成,提出“机制束”创新思路、支撑体系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