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A股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与境外成熟市场比较,我国资本市场在法律设置、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市场监管等各方面都还有明显的改善空间。长期以来,个人投资者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他们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知识、情绪、性格、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投资理念极不成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误区和行为偏差等各种非理性行为。大量实践证明,以有效市场假说和完全理性人为基础的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这些非理性行为,而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行为金融理论却能更好的诠释和纠正这些认知和行为偏差以及资本市场上的种种异象。因此,为了帮助个人投资者认识、理解以及有效纠正这些行为偏差,进而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行为金融理论的理解、分析、借鉴和运用以及与传统金融理论的对比,对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偏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本文介绍和总结了目前行为金融理论中主要的理论基础、主流的投资模型和投资策略;然后又基于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了我国目前个人投资者的构成现状、行为特点和一些常见的行为偏差,进而又从外部环境和投资者内部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个人投资者上述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并探讨了行为金融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理解和运用,最终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并在行为金融理论的框架内对个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笔者研究发现,国内个人投资者存在一些鲜明的构成特征,如在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在年龄分布上以中青年为主;在行业分布上国企员工约占半数;在教育水平分布上,大中专以上学历者占比超过8成;在收入水平分布上,以中低收入者为主等;同时,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投资者相比,国内个人投资者也存在一些独特的投资特点,如:综合素质呈现上升趋势;家庭资产配置过于激进;入市动机简单但不切实际;投资决策体系较为混乱等等;此外,国内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诸如易得性偏差、选择性偏差、从众心理明显、过度自信和频繁交易、厌恶后悔、自我控制、保守性偏差、心理核算、赌博和过度投机、对政策过度依赖、代表性偏差和迷信高送转等常见心理误区和行为偏差。对于上述观点,笔者在论文中都有详细论述。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从表象到本质的研究思路来研究和总结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并列举出一些笔者亲身参与的实际案例来给相关理论和现象提供佐证,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但由于国内投资者数量庞大,无法直接采集到与之相匹配的样本数据数量,论文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