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弹性系统,其扭转振动引起的动载荷会影响动力传动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整车的乘坐舒适性,也会加速零件的磨损和疲劳损坏。因此,开展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控制一直是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传统的离合器从动盘,减振弹簧较短且变形量有限,减振效果有限。双质量飞轮对于低缸数的发动机,减振效果仍然有限,且生产成本较高,无法普及至经济型车辆。离心摆式减振器的出现,为控制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离心摆式减振器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较少。本文基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与国内某知名汽车企业的合作项目——前置后驱车型CM3C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控制,以多用途汽车CM3C为依托,进行了离心摆式减振器及扭转振动控制的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对离心摆式减振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总结分析,论述了离心摆式减振器研究的必要性。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离心摆式减振器研究现状与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其次,对离心摆式减振器的结构进行了阐述,并选择合适的广义坐标系,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离心摆式减振器运动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随后,重点推导了圆形运动轨迹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由此推导出了其固有频率表达式,并对减振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扭转振动的基本理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当量模型的建立及离心摆式减振器的匹配设计进行了探讨。根据简化后的当量模型及匹配设计,利用软件AMESim建立CM3C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型及离心摆式减振器仿真模型。并在底盘测功机上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针对研究对象CM3C,仿真结果表明离心摆式减振器可以显著地降低常用转速范围内的扭转振动幅值。并进一步对离心摆式减振器在动力传动系统上的安装位置及匹配质量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离心摆式减振器安装于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减振效果更好,且在安装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大的匹配摆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