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作为展现一个国家文化的“窗口”,陈列大量的文物,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含义。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被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希望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因此,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笔者基于《莒州博物馆文物陈列解说大纲》的翻译完成了本翻译实践报告。本报告从任务描述、过程描述和案例分析三个部分对任务进行了明确描述。其中,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核心章节,主要分析了文物名称、专有名词、官职名称、习俗表达和宗教表达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句法层面上,本报告着重分析了汉语长难句的翻译方法。最后,笔者总结了本报告的意义和研究发现,并指出了本报告存在的不足。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笔者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并且努力使目的语读者的反应与原语读者相同。为了保证翻译质量,笔者在整个翻译中还遵循准确、简洁、易懂的原则。笔者希望此译本能够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解说词中的文化要素和历史背景,并且希望能够进一步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笔者的收获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博物馆解说词有其独特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即语言上具有偏口语化、通俗易懂的特点,并属于考古领域的特殊文体;其二,影响博物馆解说词翻译效果的主要要素在于译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双语技能;其三,博物馆解说词翻译具有科技翻译和旅游翻译的双重特点,研究博物馆解说词翻译对其他体裁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或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