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轻残儿童家庭寄养转收养的政策研究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寄养是儿童养育模式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它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家庭寄养给残疾儿童一个完整的家庭、使残疾儿童去掉福利院孤儿的标签、能够像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地回归到家庭生活中,促进了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家庭寄养又为残疾儿童的残疾康复训练和恢复提供有利条件,特别是一些轻残儿童经过家庭寄养后得到了基本康复;家庭寄养还是帮助孤残儿童参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儿童福利理念和儿童最大利益的角度来看,家庭寄养并不是残疾儿童最好的归宿,促使寄养儿童永久回归家庭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最好的福利。因此,北京市民政局积极推出关于促进家庭寄养儿童转收养工作的政策,采取经济补贴、福利保障、转接服务等具体措施,以其刺激、鼓励寄养家庭收养被寄养的轻度残疾儿童。如今家庭寄养转收养政策已经实施将近两年,它到底起到什么养的研究效果呢?本文采用问卷分析、访谈、文献研究方法展开对这一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具体包括分析政策出台前北京市家庭寄养转收养的情况以及影响寄养转收养的因素、介绍政策出台后家庭寄养转收养的现状、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阻碍、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家庭寄养转收养政策对提高家庭寄养转收养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更多的发现则是导致家庭寄养转收养政策实施效果发生偏差的若干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残疾儿童成年后的就业问题、婚姻问题、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偏见歧视观念、补贴标准的设计缺乏合理性、残疾儿童支持服务不足、专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度低、政策宣传普及不到位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以期改观政策实施的现状,提高轻残儿童家庭寄养转收养率,为残疾儿童永久性回归家庭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民向更加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进行转移,私人小汽车则充分满足了人民的出行需求。近十年来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使得道路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
综述了微波杀菌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微波加热对微生物和酶的热力效应,目前已深入到对杀菌对象不同种类微生物的致死和酶的钝化作用机理研究,而非热力效应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技术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电力营销是电力部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要时刻观察市场的变化,及时知道客户的现阶段需求,这样才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进行太空活动越来越频繁。空间碎片引发环境污染间题越来越突出。空间碎片会使外空可利用空间越来越拥挤,尤其对于近地轨道空间的污染,会加大外空事故率
本文试图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刻意曲解这种语言现象作一定性分析。刻意曲解是我们日常言语交际中反复出现的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申智奇(2004:41-42)对这种现象做出了界定:听话
本文通过对商业翻译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模型。文章首先大致介绍了翻译过程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型。通过对贝尔模型的改进,本文将
对高职院校实施翻转教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院校的数字校园的硬件基础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知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对翻转教学过程体验有较为深刻
本文主要应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醴陵大障镇话的声调,并结合田野调查的研究结果分析大障镇话声调混用的现状,原因和演变发展。全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
<正>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对社会资源有不同的汲取模式,从而决定着政府收入主要来源和使用方式的调整。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财政转型。历史上西方国家财政经过一系列转型,逐
本土信仰是民众内在世界观的体现,在官方与民间的对话中官方应当对民众的本土信仰有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对于民间本土信仰中不合时宜的内容应当积极加以引导而非强制干预。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