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辨率历史气候重建研究有助于了解历史时期气候演变的过程,增进对当代气候增暖的认识,并为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参考。历史文献记录的物候信息是研究历史气候变化重要的自然证据之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研究总结了从历史文献中提取历史物候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并系统整编了唐朝时期历史文献中的物候记录。同时利用现代物候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重建了唐朝时期关中地区公元624-902年,时间分辨率为2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将重建结果与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唐朝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波动特征。最后,对重建误差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重点分析了从历史文献中提取历史物候记录过程中,记录的选用和审核等两个关键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搜集和整编了唐朝时期的相关历史文献,经过筛选和审核,得到51条可直接用于重建唐朝时期关中地区历史温度变化的历史物候记录,为唐朝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2)在20年的时间尺度上,唐朝时期的温度变化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610-760年代是相对温暖的时段,该时段平均温度比现代(1961-2000年)高0.19℃;②760-820年代气候转冷,该时段温度比现代低0.51℃;③820-907年代为寒冷中波动时段,该时段气候依然寒冷,温度平均比现代低0.45℃,但该时段温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冷暖波动,其中820-840年代为该时段中相对温暖的年代。(3)重建的唐朝时期关中地区温度距平序列与其他研究重建序列的对比表明,几条重建序列都识别出了唐朝时期由暖转寒的波动趋势,但在各时期的冷暖程度和由暖转寒的具体年代存在一定的差异。(4)本研究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历史物候信提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以及将物候差异转换成温度差异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两个方面。其中,因历史物候信息的提取引起的误差相对较小。而将春耕日期、秋收日期、初霜日期、终霜日期、初雪日期和终雪日期等的物候差异转换为温度差异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834℃、±0.878℃、±0.856-C、±0.739℃、±0.563℃、±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