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超重肥胖和饮食失调问题在我国日益严重。发表在《柳叶刀》上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肥胖人口总数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超重和肥胖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已超过邻近的日本和韩国。当现代传媒将美丽与“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肥胖已成为当今女性普遍担忧的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绝大多数进行饮食控制的个体却常常失败。饮食控制者的体重往往会出现“减重-反弹-减重-反弹”式的上下波动,体重循环像溜溜球的轨迹一样,被称为“溜溜球效应”。研究表明,去抑制进食(disinhibited eating)是一种重要的饮食行为特质,是导致个体饮食控制失败的关键因素。去抑制进食是指在无生理饥饿的情况下,当个体面对外部食物诱惑或情绪不适时习惯化地过度进食倾向。去抑制是机会性进食特质,通俗意义上可被理解为抑制解除或饮食解脱,代表着体重增加的易感性。去抑制进食特质伴随对美食线索的注意偏向和享乐反应增强。因此,对去抑制进食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饮食控制的相关理论,而且有助于开展对饮食失调和超重肥胖等问题的干预和预防。以往关于去抑制进食者食物奖赏享乐加工的研究存在研究内容的单一薄弱等问题。关于去抑制进食的研究多是问卷调查或考察其对体重的影响,采用更客观的行为实验范式和探究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还很少。如还未有研究考察去抑制进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奖赏预期敏感性特征。此外,目标冲突模型认为个体的饮食行为受到进食享乐和体重控制两个不兼容目标的影响。但该模型未说明个体追求体重控制时更为具体的动机是什么。已有研究指出,个体追求体重控制时有两个更为具体的潜在动机:瘦身材驱动和健康驱动。基于对瘦身体意象领域中已有文献的梳理总结和在年轻女大学生中的前期调查工作,我们认为年轻女性追求体重控制的首要动机不是健康考虑而是瘦身材追求。因此,年轻女性的饮食行为应是受到以下两个不兼容动机的影响:进食享乐驱动和瘦身材驱动。但目前还未有合适的实验范式可以直接评估这两种动机之间的冲突干扰效应。综上,基于对目标冲突模型的拓展理解,本研究围绕个体进行饮食控制时常常出现抑制解除的关键因素-“食物的奖赏享乐加工”这一主题,从外显奖赏预期、内隐偏好、双驱干扰优势和自发神经活动等角度出发,对去抑制进食者奖赏加工优势的认知与神经机制进行系统地探索。研究一采用改编的食物激励延迟任务,首先在外显层面考察了去抑制进食者对不健康食物和健康食物的奖赏预期敏感特征。在行为反应时上(实验1),去抑制进食者对不健康食物和健康食物的奖赏预期敏感性不存在差异。这一结果和饮食领域中已有研究的行为结果相一致。这表明去抑制进食者可能在外显层面上能够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反应模式。但她们在奖赏脑区上的神经激活却给出不同的回答(实验2)。在不健康食物与健康食物的奖赏预期加工对比中,去抑制进食水平越高,个体在皮层下多巴胺奖赏系统脑区(背侧纹状体和丘脑)上的激活程度越高。在奖赏反馈加工中,个体的去抑制进食水平越高,其负责味觉感受表征和内感受性加工的前脑岛激活越强。研究二从内隐加工层面,考察了去抑制进食者对美食线索的内隐奖赏偏好特征。实验3采用纳入积极消极情绪图片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发现去抑制进食者对美味食物线索具有更强的内隐积极情感联结。采用图片情感启动任务的实验4亦发现,去抑制进食者对美味食物线索具有更强的内隐偏好。这表明去抑制进食者无意识中对美食线索更为敏感,其进食享乐“热”通道更易启动。研究三通过整合食物和身材两类刺激,设计了新颖的双驱干扰任务来考察去抑制进食者在进食享乐驱动和瘦身材驱动之间的冲突干扰效应。实验5发现去抑制进食者在美食奖赏背景下具有更强的干扰效应。这表明去抑制进食者对美食奖赏背景更为敏感,对美食奖赏干扰可能存在更强的自动化注意偏向。实验6发现,在食物干扰与身材干扰对比中,个体的去抑制进食水平越高,其在情绪奖赏记忆加工脑区(右侧海马旁回和颞中回)和味觉加工脑区(右侧中央后回)上的激活强度越高。心理生理交互作用(psycho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 analysis,PPI)分析发现,去抑制进食水平越高的个体在海马旁回与左侧颞中回之间的功能连接越强。研究结果表明去抑制进食者在进食享乐和瘦身材的双驱冲突中受到美食奖赏的干扰更强,其美食奖赏享乐的动机力量更强,美食奖赏干扰背景可能激活了个体以往进食美食带来的愉悦记忆和味觉体验。研究四探究了去抑制进食者奖赏加工优势的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特征。实验7考察了去抑制进食者在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ReHo)和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上的特征,及其与特质性食物渴求的关系。去抑制进食者在奖赏价值评估脑区(眶额皮层)和情绪奖赏记忆脑区(海马旁回)上有更强的局部脑自发活动,并且特质食物渴求与眶额皮层和海马旁回的自发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同时,去抑制进食者在眶额皮层和身体意象自我参照加工脑区(楔前叶)之间的功能连接降低。这反映了在更为稳定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上,去抑制进食者在日常生活中奖赏享乐动机更强,同时瘦身体自我追求对进食享乐动机的调控作用可能受到削弱(功能协调性降低),更容易忘记自己的身材追求目标,进而导致个体抑制目标的解除和饮食控制的失败。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去抑制进食者在食物奖赏享乐加工上的优势,拓展了对目标冲突模型的理解。面对表征美味致胖食物的预期线索时,去抑制进食水平越高的个体在基底-丘脑奖赏系统脑区上的激活强度越高,表明其预期线索-奖赏反馈之间的动机联结增强。去抑制进食者对美味食物线索具有更强的内隐奖赏偏好,其进食享乐“热”通道更易启动。当面对进食享乐驱动和瘦身材驱动的双驱冲突时,去抑制进食者受到美食奖赏的干扰更强。并且去抑制进食水平越高的个体在情绪奖赏记忆和味觉知觉加工脑区上的激活越强,表明美食奖赏干扰背景可能激活了过往进食美食带来的愉悦记忆和味觉经验。去抑制进食者的美食奖赏享乐动机力量更为强烈,进食享乐驱动与瘦身材驱动二者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去抑制进食者在自发神经活动上的特征也支持了进食享乐驱动与瘦身材驱动之间的不平衡。由于美食奖赏享乐动机力量增强和瘦身材目标的削弱,导致去抑制进食者更易放弃自己健康饮食计划,因此其发生失控性进食的概率更高。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拓展了目标冲突模型;设计了双驱干扰任务用于评估进食享乐驱动和瘦身材驱动之间的双驱冲突加工;首次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和情感启动任务考察了去抑制进食者的内隐奖赏偏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