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健身热潮持续高涨,快走运动因其参与简单,且锻炼效果明显而受到欢迎。因此对不同运动条件下(上坡或下坡)快走运动下肢关节关节角特征的分析对运动健身、预防运动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利用VICON红外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20名成年人受试者的快走运动进行监测。其中受试者分别在运动跑台上以6km/h的速度完成为期3分钟的0%、+7%、+10.5%、+14.1%、-7%、-10.5%和-14.1%坡度条件下快走运动,每个测试阶段间隔2分钟。选用每个阶段十个完整连续步态作为数据分析对象,利用Vicon Nexus 2.3软件中Plug-in Gait Dnamic模型截取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在矢状面、冠状面的关节角等相关数据。最后利用SPSS对不同坡度条件下肢关节的关节角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在一个步态周期里,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范围在73??107?度之间变化,不同坡度之间踝关节跖屈、背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随着坡度的增加(-14.1%?14.1%)支撑阶段的跖屈程度逐渐增大(关节角从84.7??90.2?变化)、背屈程度逐渐增加(关节角从72.6??78.7?变化)。不同坡度条件下的踝关节冠状面关节角在支撑期的各峰值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支撑阶段踝关节外翻程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度从-14.1%?14.1%变化,关节角从1.6??3.8?变化),内翻程度随着坡度的降低而增加(关节角从-1.7??-2.7?变化)。坡度的变化对膝关节关节角存在显著的影响,膝关节矢状面关节角在腾空阶段的起点、最小值、峰值以及支撑阶段的落点、最小值、峰值在不同坡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膝关节矢状面最大活动角度(69.3?)出现在-14.1%坡度,最小活动角度(49.1?)出现在14.1%坡度;同时支撑阶段的膝屈程度随着坡度的陡峭程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当坡度从-7%向-14.1%和0%向14.1%变化时,关节角分别从154.8?向150.4?和154.6向151.1?减小,膝伸程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从-14.1%?14.1%变化,关节角从170.5??176.8?变化)。不同坡度膝关节在冠状面关节角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外翻,且各峰值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上坡或下坡均存在明显的外翻,下坡条件下外翻程度更大。其中在-14.1%坡度时外翻角度为12.5?,水平条件与14.1%坡度分别为10.4?和9.4?。坡度的变化对髋关节矢状面关节角有显著的影响(P<0.00),但其变化的规律性并不明显。研究结论:坡度的变化对快走过程中的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矢状面、冠状面关节角均存在显著的影响。下坡使得跖屈过程内翻程度明显增大,运动损伤风险增大,且在关节连接处更易发生运动损伤;上坡过程易使小腿前侧肌肉发生肌肉疲劳。快走过程中,坡度越陡峭,膝屈程度越大,大膝伸程度随坡度的抬升而增加,相关控制肌肉和韧带易发生疲劳损伤。下坡坡度增加导致膝关节外翻程度增加,膝关节稳定性降低,关节外侧韧带或连接处易发生损伤,且下坡损伤发病率高于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