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学者对资源产业化模式的研究一直在探索之中,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目前研究理论和实践告诉人们:国家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对资源产业化模式的选择就不同;同一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产业化模式表现的形式就不同;相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的要求和目的不同,资源产业化模式的内涵就不同。我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条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征表现仍较明显,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仍较严重。所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崛起需要寻求适宜的道路,通过资源产业化,由资源变产业,这是欠发达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形成的共识,但采取什么样的产业化模式才能使资源变成生态型产业?这是关系到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因政策、体制、观念、技术和人才等原因,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又因历史上为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丧失了许多的发展机会,造成了今天仍然停留在为摆脱贫困而艰难挣扎的困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已经付出的巨大的生态成本谁来支付?如何支付?支付的成本又怎样有助于经济发展?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如何协调发展?合作发展?本论文所研究的产业化生态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在构筑的生态模式中试图通过排污权交易来作为实现生态成本支付的手段,以此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特色资源、产业化项目、生态成本支付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双重目标。所以,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应用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立足中观领域(省级区域),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排污权交易为手段,以项目企业为载体,以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为目标,着力构筑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创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同时弥补国内在中观领域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关于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系统研究的不足。在研究过程中,特色资源、产业化项目和生态成本支付三个要素在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显现,尤其是生态成本支付要素,是构筑和运行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排污权交易手段,来作为实现生态成本支付的有效途径,以此来解决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需的污染控制和污染治理的技术和资金来源问题。为此本文利用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列创新活动,产生了系列的创新成果。所创建的组合测度模型,经过实例分析和检验,在我国的初级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环境下适用性较强,具有明显的可行性。第一章是导论。基于以上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在导论部分对产业生态学理论、方法和产业化模式理论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给出了论文研究的逻辑框架,及其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关于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的选择。阐明了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的优势所在,及其选择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地对特色资源、特色资源产业化、特色资源产业化模式系列概念进行定义,并描述了它们的相关特征。并对特色资源的种类进行划分,对特色资源地理分布和经济功能分布进行了介绍。着重强调了特色资源的存在对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作用。同时说明了非生态模式存在的危害性,如污染环境、损害健康等,并举以实例。第三章是关于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框架构建。从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区域公平三个原则出发,以特色资源、产业化项目、生态成本支付为构建要素,构筑了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的生态模式为:“特色资源+产业化项目+生态成本支付”。对特色资源和产业化项目的选择条件以及生态成本支付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对生态模式运行机制和排污权交易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认为产业化生态模式的建立,催生了产业生态共生网络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形成了两条产业链、两种配套和两个集聚,即产品产业链和生态环保产业链、产业配套和生态环保配套、特色产业集聚和生态环保产业集聚。第四章是关于生态模式运行的关键:生态成本支付。在对排污权的界定依据和准线进行确定的基础上,应用产业生态理论和方法创建了相对生态盈余测度模型、排污权测度模型、减排梯度势差模型和减排量测度模式,结合我国“十一五”减排计划,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排污权分配和对发达地区进行减排量分配,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进行排污权交易创造市场条件。第五章是关于生态模式实例分析:以青海省为例。从青海省的特色资源条件,到产业化项目存在的可能和途径,再到相对生态盈余的大小进行了客观的系统分析,采用创建的排污权测度模型对青海省的排污权进行了实地测度,结合发达地区的减排量,全面论述了青海省建立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的可能性。并通过在青海省产业化生态模式的实际构筑和运行过程,来论述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在个体具体环境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六章是关于生态模式运行的建议与对策。在对模式运行的现实制约因素:区域、市场和制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产业化生态模式运行的有效实施条件,如制度条件、组织条件和市场条件。并对生态模式的正常运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成立国家排污权交易领导小组和各级代理机构;加快立法步伐,提供法律保障;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减排梯度势差;通过排污权交易,建立国内清洁发展机制;强化监管监测手段,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重要结论,并对论文的研究不足地方进行概括,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可能的进一步的展望。经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的选择条件、构筑依据、框架内容、运行机制和关键要素的分析和探讨,并通过对青海省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说明:一是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在目前的国情下,较宜适用于以青海省为代表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并符合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同时与发达地区具备的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条件和实力相适应;二是所创建的排污权测度等系列模型,设计合理,计算简便,可比性强,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生态模式构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欠发达地区扶持政策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四是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的构筑和运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脱贫和经济腾飞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并在全国范围内对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能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由于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的设计、形成和运行过程是对传统产业化模式全面的创新,是一条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崭新的产业化途径。所以,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如产业化生态模式的形成和运行对政府存在着依赖性;在排污权和减排目标的测度过程中数据难以完全准确无误;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建立中存在缺失障碍;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并在具体操作中易受主观意识的影响等。产业生态学应用于中观领域研究的较少,应用于产业化模式研究的就更少,又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是前人所较少涉及过的。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存在许多不足和局限,而且还存在许多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空间。如排污权交易完全市场化问题、产业化生态模式进一步延伸问题等等。总结全文,主要的创新有: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以产业生态学新的视角来研究产业化模式,并在研究方面,弥补了国内对中观领域(省区)关于产业化生态模式方面系统研究的不足。第二、产业化模式的创新。在对特色资源、特色资源产业化、特色资源产业化模式系列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创建了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生态模式。第三、相对生态盈余测度、排污权配额测度和减排量测度等系列模型的创新。
其他文献
本文以(1R,2R)-1,2-环己烷二羧酸和1,2-二(4-吡啶基)乙烯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制备合成了一种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i(L)(bpe)2(H2O)2]·H2O)。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该材料进行了表
在1.0、2.0 GPa和873~1 223 K的温压条件下,借助于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测定了叶蜡石的电导率,并用阻抗谱原理分析了其微观导电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电导率对频率具有
随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印染废水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日益加大,对染料废水的脱色、降解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其中,二氧化钛因为其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
自我实现是个人生命存在的基本表征方式,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实现自我的生命需求,其中最为基本的则是运用语言符号。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手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十一条:“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人们从马克思著作中引用最多,最熟悉的经典名句,然而它并没有
多年来,江苏电信内部审计工作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江苏电信转型工作的深入,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成为影响内部审计生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景观生态学、体验设计、人性化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对花果山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及景观设施系统进行系统性研究。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最著名的
我国古代就有“郡县治,天下治”的说法。县级政权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行政组织体系和国家领导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域领导干部是我国基层组织领导
作战部队基层军官作为军官的主体,其培训已经成为我军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培训效果如何评估一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基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建筑工程结构朝着大型化、精密化方向发展,对这些结构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便成为了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因此,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