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脊神经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目的探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在大鼠脊神经组织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高蛋白溶解度裂解液(Urea 9M,CHAPS 4%,Tris 40 mM,DTT65mM,PMSF 2mM,EDTA 5mM,Phamalyte 0.5%)提取正常大鼠L4前根脊神经组织蛋白,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和垂直板SDS—PAGE电泳结合的方法进行蛋白质的分离,使用银染和考马斯亮蓝两种方法分别对凝胶进行染色。结果正常大鼠脊神经组织样品在18 cm pH 3-10 NL,12.5%的SDS-PAGE的胶上可分离到900±30个蛋白点,不同凝胶间蛋白点平均匹配率为80%。结论本实验采用的高离液剂体系的裂解液,及对第一向和第二向电泳过程中各个因素及环节的把握,是获得大鼠脊神经组织蛋白2DGE图谱的关键。第二部分: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异类神经与单纯体神经再生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目的探讨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异类神经再生(foreign nerve regeneration,FNR)与单纯体神经再生(somatic nerve regeneration,SNR)后在蛋白质组水平的异同,在分子水平明确再生异类神经的性质。方法建立大鼠FNR和SNR模型,手术后90天应用建立的优化体系进行FNR和SNR总蛋白质的分离。然后通过ImageMaster分析软件对两组凝胶图谱进行分析,找出FNR组和SNR组在蛋白组水平的异同,最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对筛选的蛋白点进行鉴定。结果大鼠FNR组和SNR组各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918±20和937±30,两组共有689个蛋白点获得匹配,FNR和SNR各组内的匹配率分别达82%和75%。两组2DGE图谱总蛋白质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蛋白质点绝大部分位于相对固定的位置。统计学分析有33个点在表达量上存在显著差异,17个点在FNR组表达上调,16个点在SNR组上调。随机选择3个在FNR组高表达的点,质谱分析并通过数据库查询,鉴定为糖调节蛋白5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58kDa)、抑制素蛋白(Prohibitin)和肿瘤蛋白(Tumor protein)。结论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再生的异类神经纤维在分子水平可能是体神经成分为主。由于异类神经再生和单纯体神经再生后作用的靶器官不同,在某些蛋白质的表达量上有区别。第三部分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异类神经再生过程的蛋白质组研究目的采用蛋白质学技术了解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异类神经再生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方法通过双向电泳和定量图像分析对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7,14,28天的异类神经提取物进行分析。用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每块胶上有920个蛋白斑点,在至少一个时间点25个点有显著的变化。使用群聚分析,将这些蛋白质分为两个表达下调的和4个表达上调的时序调节图。质谱分析识别了这25种与不同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其中包括急性反应蛋白,抗氧化蛋白及与蛋白合成/成熟/降解,细胞骨架形成和脂类代谢有关的蛋白。结论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吻合后异类神经再生过程中分子表达具有复杂性和短暂性的特点,其中神经胶质细胞和炎性细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