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严规范对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强化了农业高校强农兴农、培育高质量农用人才的使命担当。农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对培养“新农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同时,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清单不断扩容拉长,对思政课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思政课获得感不仅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审视教育资源的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严规范对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强化了农业高校强农兴农、培育高质量农用人才的使命担当。农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对培养“新农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同时,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清单不断扩容拉长,对思政课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思政课获得感不仅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审视教育资源的供给,查验思政课教学的成效,也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阐发和落实,因此提升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农业高校服务国家发展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论文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农业高校思政课为着眼点,以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为重要抓手,以理论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量测系统分析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国外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及获得感的相关研究精髓,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对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对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定义进行了阐释,并系统概括了其特征和基本表现。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从认知程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品行效度和方法适度等五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了解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状,探析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从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对策,为切实提升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供现实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科学界定农业高校、农业高校大学生及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概念。其次,设计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8所农业高校思政课的学生认知程度、教学实践力度、育人情感温度、教师品行效度和教育方法适度五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整体较高,但依然存在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程度不到位、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力度仍需增强、思政课的情感温度不够浓厚、思政课教师的品行效度表率不明显、思政课教育的方法适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同时农业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受到社会氛围、高校环境、教师素养及学生主体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主要影响因素,从深化思政课认知程度、增强实践力度、提升情感温度、优化品行效度、保障方法适度五个维度加以标定,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农业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整体跃升,进而助力农业高校思政课给予大学生知识传授、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不断培育有远大志向、能为人类造福的“新农人”。
其他文献
友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证了整个民族文化的承袭。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地以党的文件的形式被提出,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价值观其他部分相辅相成、共同发生作用。友善的重要价值不仅体现在能指导人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体现在社会关系及自然关系之中,因此友善观是全体公民应当秉持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构建美好社会的中流砥
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农业保险对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2007年中央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以来,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赶超式发展,2020年中国已建成全球第一大农险市场。中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一直存在险种单一、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不能有效匹配差异化农户的有效需求。2018年财政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包
粮食需求逐渐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二十世纪以来,高投入、高产出的石油农业开始流行,由此导致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被大量施用,已不再能够满足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循环农业作为将增产增效与节能减排双目标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解决当下所面临挑战的最优方式之一。因此,本文针对盘锦地区水稻种植情况,从经济与环境两方面对循环农业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对比分析,
在“大国小农”国情下,小农户数量众多且将长期存在,农民合作社作为“组织化小农”的重要方式,是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之间有机衔接的必由之路。然而资金匮乏、融资困难成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障碍。一方面,合作社是以交易和劳动为纽带的“人的联合”而非资本的联合,便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和贷款支持,也侧面表明合作社自身的“造血”功能即缓解内部融资难题是其长远发展的关键,而合作社成员是“造血”过程中的核心力量
美育能够满足人精神的享受,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并且能培养人的美学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担负着党的思想建设与群众性思想教育的职责。美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育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国家和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情况下,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
<正>一、上课不能被多媒体技术"绑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师多了个绝佳的帮手,多媒体技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在实际运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备课时把教学设计做成课件,上课时就照着课件,按部就班,对于学生的质疑和思考,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师生被多媒体技术"绑架",被课件牵着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抑制、被消磨、被扼杀。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和领悟性,课堂上,
就业作为农民最为重要的谋生手段,不仅有利于拓宽其收入来源,更为农民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发挥小城镇在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的城市迁移,面对新型城镇化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