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FC的联产系统与车载动力系统概念设计和性能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能源转型问题,不断增加高效电力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设备,能够利用甲烷、合成气,乙醇等燃料进行发电,在大中型发电站、微小型热电联产系统及移动源动力系统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SOFC系统还能与可再生能源进行耦合发电,在未来的电力、交通等领域中具有长远发展前景。不同应用领域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SOFC结构并匹配高效的系统设计,同时系统在复杂多变工况下的最优运行参数、安全运行窗口及热集成性能等问题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不同的能量载体和SOFC电堆结构,围绕SOFC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应用潜力的挖掘开展研究,建立了 SOFC热电联产系统的基础架构模型,并拓展到多联产系统和车载动力系统概念设计,为推动SOFC系统在未来的商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首先开展了沼气-电解质支撑SOFC热电联产系统的概念设计,在规避积碳风险和减少外部水供应的约束下,设计了四种具有不同阳极尾气循环方案和沼气重整方式的系统布置。探究了不同燃料利用率、阳极循环率、外部重整温度和沼气组分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系统的热集成分析揭示了多变工况下的热量利用过程。结果表明:冷循环方案展现了最优的系统效率,在700℃的重整温度、70%的循环率和85%的燃料利用率下,峰值效率达到62.4%,但该方案产生积碳的运行窗口更大,需要更多的外部水量来消除积碳。热循环方案在相同的重整温度和燃料利用率下,当循环率为50%时,最高效率达到61%,循环流中的水量稀释了 SOFC入口浓度,降低了发电效率,但提供了更大的自给水操作范围来消除积碳风险。内重整方案和部分氧化方案在无外部水供应下,峰值效率可达到58.4%。系统的热集成分析表明当重整温度高于800℃时,容易造成系统自热不足,需辅助额外电加热,降低系统发电效率。阳极循环率的增加有助于改善系统的热集成,同时减少散发到环境中的热量。为了降低系统的运行温度,提升系统效率,同时揭示甲烷内重整对SOFC内部传热传质过程和电堆温度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准2维阳极支撑SOFC模型,开展了沼气-阳极支撑SOFC热电联产系统的概念设计和优化。结果表明:阳极支撑SOFC热电联产系统的冷循环和热循环方案均优于电解质支撑SOFC热电联产系统。优选的热循环方案在重整温度为600℃,循环率为55%时,峰值效率可达到62.7%,可独立于外部重整水来消除积碳风险。冷循环方案在650℃的重整温度和55%的循环率下,系统最高效率达到62.9%,但仍需要外部水供应来消除积碳风险。内重整方案可直接在SOFC阳极上进行,强烈的重整吸热反应造成SOFC入口温度下降,当循环率为67%时,最高效率达到58%。部分氧化方案通过直接氧化甲烷燃料为重整反应提供H2O和CO2,但由于氧化反应对甲烷消耗量较大,最高效率仅达58.9%。为了拓宽SOFC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本文基于生物质合成气-SOFC系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生物质气化-乙醇耦合SOFC热电联产系统,通过参数分析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多联产系统进行优化,实现效率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选取木屑为生物质原料,采用双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当水蒸气与生物质之比为0.1,气化温度为900℃,燃烧室温度为950℃时,合成气中的CO和H2产率最高同时乙醇的产量最高。利用20万吨木屑通过气化技术产生合成气并发酵制备乙醇,年生产能力可达69595吨,生产成本为3282元/吨,将发酵废气回收到SOFC系统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调控合成气的比例和SOFC阳极循环率,联产系统总能量效率超过55%。为了挖掘SOFC系统在交通领域的潜力,本文基于乙醇-SOFC系统的特性,开展了车载乙醇-金属支撑SOFC动力系统的概念设计与性能研究。通过对四种乙醇重整工艺的金属支撑SOFC系统性能评价,确定了基于乙醇自热重整的技术方案,并建立了完整的车载乙醇-SOFC动力系统模型。从积碳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的启动和稳定运行阶段进行热力学性能评价。在系统的启动阶段,当阳极循环率超过60%时,可以在最低0.42 g/s的乙醇流量下安全启动运行。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当阳极循环率为70%时,SOFC动力系统的最高电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达到55.4%和77.1%。本文还进一步开展了耦合乙醇-SOFC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设计与整车动态运行性能研究。搭建了蓄电池-SOFC混合动力系统的整车仿真模型,从工作模式、动力性和经济性对整车模型进行验证,并在不同道路工况下开展动态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匹配24 kWh蓄电池为主动力源、5 kW的SOFC系统为辅动力源的混合动力汽车在NEDC的综合道路工况下,总行驶里程达到240 km,高出相同容量下纯电动汽车里程一倍,同时SOFC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功率需求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平衡了蓄电池的SOC值。通过对行驶里程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多参数优化,SOFC电动汽车在UDDS的市区道路工况下实现600 km的里程目标,展现了优异的增程性能。
其他文献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然而,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燃煤机组提出了新的挑战。燃煤机组需要逐步完成由基荷电源向灵活性电源的转变。随着针对纯凝机组的供热改造逐渐展开,热电联产机组在燃煤机组中的比重也将稳步提升。未来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季可能需要同时面对严峻的调峰调频和供热任务,需要机组具备快速的负荷响应速率和调节深度。然而,热电联产机组由于热电耦合的作用,目
推进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碳排放,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煤基能源的高效、低碳、多功能利用,从揭示循环流程重构的节能原理入手,提出了一种热力过程拆解分析新方法;进而探索过程间物质、能量的互补替代关系,阐明了先进零碳排放热力循环(煤基Allam循环)高效热功转换机制,构建了集成Allam循环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临床诊疗中发挥作用。方法 通过参与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在ICU期间的诊疗过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查阅疾病相关指南和文献,从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调整、用药剂量准确性、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用药禁忌提醒、给药时注意事项等方面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提出药学建议。结果 病情好转,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保证患者用
仿真计算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它既是连接理论解析和实验观测的桥梁,也是深入探索复杂非线性过程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技术突飞猛进,已推动计算机仿真发展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特别是以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为代表的多核并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计算规模及计算效率的提高。在多
太阳能是最可靠和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主要有两种太阳能利用的方法,一是太阳能光伏系统(PV),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另一种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热能进行直接利用或发电。这两个系统通常单独运行,并在必要时采用外部电力驱动冷却剂循环。在过去十年间,光伏装机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中占比最高。光伏组件的安装规模不断加强,同时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光伏效率的进一步提
由于随机噪声广泛存在于工程领域中,随机过程的建模、控制和应用一直以来都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基于高斯线性随机系统的相关控制理论研究已趋于完善,如自整定控制、最小方差控制、马尔可夫跳变参数控制及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系统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得到的。然而均值和方差只有当线性随机系统的变量服从高斯分布时才能完全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实际上,工业系统通常是非线性的,且扰动不一定服从高斯分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氮氧化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仍是火力发电、垃圾焚烧、金属冶炼、水泥工业、玻璃工业等领域烟气治理的重要课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固定源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在SCR系统内,重金属污染物与商业钒钛基SCR催化剂之间发生着长期的接触与相互作用。一方面,重金属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显著影响了催化剂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另一方面,SCR催化剂也
砷、汞是全球关注的重要污染物,来源多样,其中燃煤发电是砷、汞污染最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同时,固废焚烧处理和金属冶炼也会产生高(含量)砷和高(含量)汞烟气。烟气中高含量砷和汞的排放不仅对环境构成了威胁,同时还会引起烟气污染控制设施选择性催化单元(SCR)催化剂中毒,增加运行成本。烟气砷和汞控制的关键是对气态零价汞(Hg0)和气态砷氧化物(As2O3)的脱除。目前,活性炭喷射技术是降低烟气重金属排放
苏通工程是国际首次应用特高压GIL的管廊(隧道)工程,工程采用敷设于隧道中的两回(6相)特高压GIL设备穿越长江,GIL采用纯SF6绝缘,总长约35km,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超长距离GIL工程。在特高压GIL国产化研制之前,高压GIL技术基本为ABB、西门子和美国AZZ等几个公司所掌握,我国未掌握超高压及以上电压等级GIL的核心关键技术。针对特高压GIL,由于其单个气室长、结构
根据地理环境、可用的一次能源形式和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世界各地的电力网络都有其特定的能源生产基本特征。许多国家在丘陵地区拥有巨大的水力资源,是发电的最佳选择。因此,随着这些国家的扩张和繁荣,他们的水力资源已成为其能源供应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尽量减少该地区对化石燃料发电的依赖建立电力系统模型使我们能够重现电力系统中相互作用的部件的动态行为。尽管计算机模拟已经成为电气工程领域几十年来的研究趋势,但有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