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宋是南朝四代的第一代。刘宋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转变地位。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中写道:“晋、宋之交,文学由歧路上回归,从历史的桎梏中解脱,在整个社会的呼喊奖励之中,以轻快的步伐前进。”刘宋社会文化氛围浓厚,尚博学重著述风气盛行。赫赫有名的“元嘉三大家”即出现于这一时期。刘义庆、谢庄等文学大家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所以有如此盛况,一方面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与刘宋皇室的大力提倡和创作有很大关系。刘宋皇室兴起于东晋末年的混战中,高祖刘裕创立了刘宋政权。刘宋皇室不少对文学的发展演变产生过深刻影响,如孝武帝刘骏、南平王刘铄、临川王刘义庆等。他们热衷文化,亲自创作,著述颇丰。然而关于刘宋皇族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政治、历史等方面,对其文学方面的研究却颇为薄弱。仅研究南朝乐府民歌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时有过研究。相对于其后的齐梁皇族文学研究,对刘宋皇族文学的研究实在是太少。有鉴于此,本文力图以史实为依据,专门以刘宋皇室文学为对象,拟对其文学活动进行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论述:第一章文化传统因革与刘宋皇室家族起源及文化心态。刘宋继承了两汉以来崇尚文化的传统,社会上尚博学重著述风气浓厚。晋宋之际的文学观念将文学从淡漠抒情传统与原则的玄理中引导和解脱出来。刘宋文学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环,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刘宋文学,既有对建安至西晋文学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有对齐梁艺术传统的开启。这是刘宋皇族统治和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刘宋皇族出身比较低微。高祖刘裕出身于东晋末年的北府兵,这个家族有许多军事才能优异的人才。这种出身使得刘宋皇室对一直以来处于社会文化中心地位的世家大族持企羡和防范的态度。他们热爱骑射、音乐等俗文化,在文学趣味方面呈现俚俗化倾向。第二章刘宋文学的兴盛与刘宋皇族。刘宋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这与刘宋皇室的提倡有很大关系。他们爱好文学,大量奖掖、任用有才学之人;重视文化建设,提倡佛教,建设儒、玄、文、史等“四学”;整理编纂图书;刘宋皇族热爱组织文学活动。诸王居于高位,又十分爱好文学,因此招揽文士并展开文学活动非常方便。文士也纷纷以此作为进身之阶。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刘宋社会文化的繁荣。第三章刘宋皇族成员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乐府诗方面。东晋雅乐匮乏。刘宋统治者在建国后大力重建正统雅乐,积极投入到雅乐歌辞的创作中,各种雅乐多有增加并蓬勃发展,呈现出比较完备的局面。吴声、西曲在刘宋时期非常繁荣。由于家族出身、文化趣味等主观原因以及宗王出镇地方等政治原因,刘宋皇族喜爱欣赏吴声、西曲,宋少帝刘义符、孝武帝刘骏、彭城王刘义康、临川王刘义庆、南平王刘铄、竟陵王刘诞等还积极参与创制。吴声、西曲的传播和流行,推动了雅乐的俗化,推动了元嘉文风向永明文风的转变,对齐梁和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是古体诗方面。刘宋皇室成员从事古体诗创作且有作品留存下来的,有宋文帝刘义隆,南平王刘铄,孝武帝刘骏,江夏王刘义恭,临川王刘义庆等五人。宋文帝诗体现了元嘉诗风的特点,注重使事用典。登临之作体现对颜谢之作的模仿。南平王刘铄诗作具自身独特的抒情性和哀艳婉转的风格,轻巧灵动而不乏文采。孝武帝诗作中体现了刘宋文风由元嘉之风向永明诗风转变的痕迹。刘义恭诗作颂圣意味浓厚。晋宋之际古体诗创作,出现了崇尚古法,注重情思,讲究兴寄,工于写物等许多诗歌创作观念并存的现象。刘宋皇室成员诗作中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这一诗歌思想。第四章刘宋皇室成员文章的创作。首先是骈体文创作方面。刘宋皇室那些昭示国人的诏令和宗室的表奏之作多为骈体。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武帝刘裕、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等的骈体文创作。从文学角度看,他们的作品典雅且富于文采,能够较好发挥骈体文讲究藻饰和用典,注重形式技巧的特征。刘宋皇族的大力创作推动了骈体文的发展,为骈体文在齐梁时期发展到高潮奠定了基础。其次是散体文创作方面。刘宋皇室的散体文创作主要集中于诏令表奏及书信等形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文帝刘义隆、武帝刘骏、明帝刘彧等的创作淙皇勤畋碜啵多是只写给特定的某个人,不带有昭告天下的行政性。因此,这些文章内容比较丰富,抒情性较强,有大量的议论、说理、叙事成分,体现了刘宋时期散体文抒情性加强和记事说理特质复归的特点。再次是辞赋方面的创作。刘宋皇族有辞赋作品留传下来的有孝武帝刘骏、临川王刘义庆和江夏王刘义恭三人。他们的辞赋创作体现了刘宋时期辞赋题材拓展,抒情性加强,篇制短小的特征。同时,他们还能在写景咏物中,或表达欢悦之情,或抒发哀思之痛,或寄寓避祸之心,或结合颂圣之态,从而使他们的辞赋作品打上了自身个性的烙印。刘宋皇室成员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其文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刘宋社会文化的繁荣,还对其后的齐梁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