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空间系统可以分为位置系统、方位系统和形状系统。其中位置系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对空间位置系统的研究有利于对空间关系的认知。空间位置系统主要由“物体本身、物体存在的处所和物体存在的方式”三要素构成,而“物体存在的方式”是表达空间位置关系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和认知三个层面对参与空间位置表达的动词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空间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概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隐喻、意象图式和英语介词三方面。每种语言都有一套自己的表示空间关系的词语,英语中介词的基本语义功能是对空间关系的表达;汉语中的方位词和处所词在表达空间关系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汉语学者对方向词和处所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空间位置的表达中,动词才是主要的,显然这方面的研究比方位词和处所词起步晚,研究也十分零散。所以有必要对参与空间位置表达的动词进行研究。然后对空间位置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从语义出发,得出了空间位置的两种类型:静态空间位置系统和动态空间位置系统。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分析出静态空间位置系统中动词性质的差异,并据此将静态空间位置进一步细分为:绝对静态空间位置和相对空间位置。以参与空间位置表达的动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出发,分析了该类词意义和形式的对应关系;从句法语义角度探讨了不同空间位置中动词的特点,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参与空间位置表达的动词小类的划分依据,区分了静态空间动词和动态空间动词;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表达中动词的认知原则,静态的空间位置一般遵循的是“参照物-目的物”的认知原则,并且根据需要参照物和目标物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动态的空间位置遵循的是“参照物|移动体先于目标物”的认知原则,但两者中的“参照物-目标物”的内涵是不同的。我们认为参与静态空间位置表达时,动词具有的[+存在]、[+状态]等[附着性]特点,所以能够表示客观存在的“有”、“在”、“是”和表示物体存在状态的状态动词,是典型的表达绝对静态空间位置的动词。参与动态空间位置表达时,物体的位置不是固定的,“物体存在的处所”由一个变为了两个。“物体存在的方式”就变成了一个动态的位移过程。能够参与动态空间位置表达的动词应具有了[+位移]的特性。本论文试图以现代汉语空间问题及其相关动词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现代汉语中参与空间位置表达的动词的形式和意义,尝试在此基础上构建参与现代汉语空间位置表达的动词体系。希望能为汉语学界探讨空间问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