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路热虹吸管具有无动力、结构紧凑、等温性好、传热热流密度高等优点,在解决电子元器件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方面潜力巨大。目前关于环路热虹吸管的研究中,传热热流密度一般小于10 W/cm2,充液率低于50%。现有研究表明,在较高充液率下环路热虹吸管可实现100 W/cm2以上的高热流密度传热,然而关于高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传热规律和传热机理的研究还较缺乏。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充液率在35%-92.5%范围内环路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602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UT19JC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路热虹吸管具有无动力、结构紧凑、等温性好、传热热流密度高等优点,在解决电子元器件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方面潜力巨大。目前关于环路热虹吸管的研究中,传热热流密度一般小于10 W/cm2,充液率低于50%。现有研究表明,在较高充液率下环路热虹吸管可实现100 W/cm2以上的高热流密度传热,然而关于高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传热规律和传热机理的研究还较缺乏。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充液率在35%-92.5%范围内环路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及其两相流动特征,对比了不同充液率下环路热虹吸管的传热过程,揭示了高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高热流密度传热机理。设计并搭建了环路热虹吸管传热特性实验台,分别研究了80%、60%、35%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80%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在高热流密度下会出现加热点温度随加热功率增加而降低、均温性突然改善、传热性能大幅度提升的特殊现象,而在60%、35%充液率时均不会出现此现象。对比三种充液率下的传热特性,35%充液率适用于中、低热流密度,80%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可实现200 W/cm2以上的高热流密度传热且传热性能良好。此外充液率过高、冷凝段过长、倾角减小均会降低传热极限;本实验中改变冷却水温度、流量会对传热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可视化实验进一步研究高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的两相流动特征,进而揭示了其传热机理。研究发现,在低热流密度下,加热区产生气泡,气泡上升穿过液层流向冷凝段,由于较大的相间阻力,导致管内压降较大,传热热阻增大;在高热流密度条件下,加热区产生的气泡数量和气相体积均增加,气泡推动液体工质流向冷凝段,工质流速增加,环路内形成连续稳定的两相流动,传热热阻大幅降低。采用CFD方法模拟了80%、60%、35%三种充液率下环路热虹吸管高热流密度下气液两相流动和热量传递过程。35%充液率下管内并未形成连续环流,加热点附近工质处于池沸腾状态,气泡尺寸较大,冷凝段工质在壁面上凝结成薄液膜;在60%充液率下,加热点上方少量液体可越过环路顶部流向冷凝段,冷凝段的上半部分的气相工质凝结为液膜,下半部为液相区;在80%充液率下,管内形成了连续两相环流,加热点处气泡受到液体剪切作用,脱离直径较小。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第二章中不同充液率下环路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实验现象及机理分析。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充液率下环路热虹吸管的传热规律,揭示了环路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及传热机理,着重通过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了高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通过可视化实验和CFD方法揭示了其高热流密度传热机理。本研究可为高充液率环路热虹吸管传热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海外港口工程项目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位于长周期波主导的海域。长周期波的特性不同于一般的风浪和短周期波,一般波高不高,波长较长,统计特性和谱特征也很明显,对于防波堤稳定性以及港内波况影响很大。斜坡堤作为港口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护面块体在长周期波作用下的稳定性,运用我国现行规范计算存在着诸多不足,对于设计波浪平均周期超过10秒或设计波高与设计波长比小于1/30的坦
制空权的争夺是影响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随着战争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高性能的无人机在夺取制空权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对无人机而言,灵活的机动性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方面。航空发动机作为无人机的“心脏”,必须拥有优异的性能和极高的可靠性。滚动轴承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承载润滑部件,在高温、高压、高转速的环境下工作,若长期处于干摩擦或边界润滑,会导致其严重磨损,甚至造成轴承抱轴卡死,对发动机的性能与可靠性产生不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于高超声速航空器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开发与研究更快更轻量化的航空器的同时,对于航空器的结构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飞机服役期间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复杂,飞机的整体安全性能亟待提高。高超声速航空器高温结构的热防护设计一直是设计开发航空器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设计航空器表面散热结构的时候既要求结构能保证在高温服役条件下不被腐蚀烧结,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以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
目前,在岩石工程中的破岩手段主要分为两种——炸药爆破和机械破岩,爆破作用由于选用的炸药种类、配比及装药方案的不同会形成不同波形的爆炸应力波,而破岩机械如凿岩锤等会因冲击活塞的不同产生不同波形的冲击应力波。同时,岩石的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及非连续性等性质会导致应力波在岩石内的传播过程异常复杂,不同波形应力波会对岩石产生不同的破碎效果,特别是岩石中含有孔洞、裂纹等缺陷时,动力作用下在岩石缺陷处极易萌生新
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建筑能源消耗量和建筑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建筑节能同时加大建筑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是缓解建筑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疫情(COVID-19)引发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除此之外,近年来室外空气质量差,建筑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依赖于新风系统保证。针对实际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新风设计与运行调节状况,从建筑节能和提升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开车出行的主要难题。而利用智能驾驶技术实现的自动泊车功能可以有效减轻驾驶员负担,减少泊车过程中的事故数量,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现实意义。自动泊车系统不仅要考虑对于不同泊车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也要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是自动泊车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决定着自动泊车系统的控制精度。本文针对现有的路径规划算法规划适用范围小以及
镧镍(LaNi5)合金因良好的储氢条件成为当今固态储氢材料的热门研究对象,其不足主要是动力学性能不佳、易粉化等缺陷。本文搭建了低压混合固化吸附储氢实验平台,以LaNi5为吸附剂基质,利用机械球磨法构建镧镍合金-膨胀石墨混合体系,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膨胀石墨(EG)和压片处理的方法配制混合固化材料(MHC),对掺杂体系进行纳米约束改性研究,从而改善LaNi5吸/放氢特性。运用吸放氢性能测试系统、导热仪
汽车轻量化是21世纪的重要研究课题,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其中车身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汽车车身设计需要经过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试验三大阶段,在概念设计阶段车身结构设计不善导致的缺陷,难以在后续的详细设计过程中修正。此外,车身模块化平台设计可以大幅度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降低制造成本。因此,本文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多车身协同优化方法研究,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模
船舶阻力性能是影响船舶航运的营运成本、能源消耗等问题的重要因素。由于能源问题日益紧张,国家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也对船舶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船舶行业的热点问题。传统模式的船型优化技术,不仅周期长、成本高,也很难得到最佳的船型设计方案。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将优化算法与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相结合,形成的智能优化技术引入到船型优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基于
重力坝的深层抗滑稳定性一直以来都是大坝安全评价的关键问题。当前,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可靠度研究多是依据行业专家的工程经验拟定出位置确定的滑动面,以此为基础,考虑滑动面物理力学参数、荷载等随机因素的统计特征后,进行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可靠度的计算与评价。但在实际工程中,基岩地质条件往往极为复杂,许多重大工程的基岩中发育大量随机分布的节理裂隙,截至目前,传统的重力坝抗滑稳定研究方法尚未就基岩中节理裂隙对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