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瞿秋白:翻译理念异同的背后—以“关于翻译的通信”为中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底至1932年间,鲁迅与瞿秋白在通信中就翻译问题进行了一场私人讨论(瞿秋白去信——鲁迅回信——瞿秋白回信),后以公开发表的形式参与到当时文坛的翻译论战之中。本文第一章第一小节即分析了该通信与1930年代翻译论战的关系。翻译通信鲜明的左翼立场使得鲁瞿结为盟友,但政治理念的契合并非鲁瞿结为知己之交的根本因素;第二小节则梳理了鲁瞿友谊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论述两人深层思想的契合。本文第二章细致梳理了鲁瞿在翻译讨论中的分歧,剖析了其观点与各自文艺思想、政治思想的关系。其一是翻译标准的“信”、“顺”之争:瞿秋白看重翻译的“顺”,以普洛大众听得懂的“绝对的白话”为翻译标准,希望翻译能推进中国语言文字的改革,创造属于无产阶级的现代新言语(区分于统治阶级语言和资产阶级欧化文),继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但在鲁迅看来,瞿的理想主义翻译标准在当时条件下没有实现的可能;相比之下,鲁迅自己的“硬译”倒是在“由聋及哑”的历史环境下的一种文化突围。鲁迅希望以“硬译”输入新的表现法改造不精密的中国文,继而改造中国人的思维。从翻译的政治性而言,“硬译”的“不顺”体现了鲁迅对现实政治文化秩序及其背后主流价值体系的“抵抗”,又以其“强行输入”形成一种“进攻”。其二是何为翻译作品的读者群之争,这与文艺大众化思想紧密相连。文艺大众化为鲁迅与瞿秋白共同关注,但就翻译而言,鲁迅的“硬译”只针对教育程度高的知识分子,体现的是文艺大众化首先要进行受众分层的思想。而瞿秋白认为翻译应面向所有普洛大众,透露出他对大众的想象及文艺大众化思想的内在矛盾性:普洛大众既是文艺大众化的主体又是客体,知识分子的位置也呈现出相对应的矛盾性。本文第三章试图进入讨论之外(即“文外”)的人物内心世界,理解鲁迅与瞿秋白思想深层的共性与差别。他们的最大共性体现在:既反抗外部的奴役制度(外部革命),又没有放弃对内心的拷问(内部革命),是“真的知识阶级”与“永远的革命者”。他们的最大差别则在于,瞿秋白是单纯的信仰者,他将自身完全交付于革命,因而也着眼于“窃火给人”;鲁迅则别有一种“确信”,包括对怀疑和自我怀疑的确信,因而无时无刻不在与“火”进行“挣扎”与“搏斗”,拿它“煮自己的肉”。
其他文献
期刊
为研究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前缘形貌的变化规律,按照试验标准设计2024HDT铝合金断裂韧度试验,获取疲劳裂纹前缘形貌;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
作为山东“西大门”的鲁西地区,其合院式囤形屋是鲁西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因数量较少,建筑独特,分布面积小而集中,而且在当地的百姓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典
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区原煤生产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矿区原煤生产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进行了实例的模拟研究工作。该模型可对矿区未来若干年(5~15年或更长期)的原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祸根是美国次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其金融衍生物,而根本原因是美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机制对居民住房租买选择的过度金融支持。因此,本文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正>2003年8月总局提出实施商品质量市场准入改革举措以来,经过各地工商机关的努力,以食品为重点的商品准入制度和监管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截至2007年底,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的168
早期阅读材料通过其自身的内容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极其重要。本文探讨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早期阅读材料选择的启示,并提出了如何为
环境事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行动,不仅能够应对突发的环境事件,还可以根治日常的环境治理难题。从环境治理主体角度出发,基于环境治理协同行动的广泛参与、达成共识、子系
《集市上的艾玛瑞丽斯》是一部文学小说,作者是英国自然主义小说家杰弗里·理查德。故事发生在英国的库姆橡树区,主人公是位名叫艾玛瑞丽斯的十六岁小女孩。小说从普普通通的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和效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