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化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的巨大需求,地方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使用政府税收或者项目收益作为保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这种债券在国外被称为市政债券。而我国在进行的分税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权和事务上的不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公益性项目上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而地方政府对GDP和政绩的追求,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同时,按照我国1994年出台的《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了满足城市化进程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又称为“城投公司”),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来向银行借款或通过城投公司发行债券来融资,其发行的债券就是城投债。目前我国的城投债主要有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其中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虽然起步晚,却发展迅猛。从我国城投债的现状来看,当前城投债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发行期限结构偏短、发行利率走高、城投债券及其主体的信用等级呈下降趋势、无担保城投企业债渐成主流。这些状态的背后,隐藏着城投债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作为对城投企业债的补充,主要用于补充企业运营资本、偿还企业债务,其规模的迅速攀升,反映出城投公司的资产质量可能在下降。而从城投债的发行利率、信用评级、担保增信来看,城投债的整体风险无疑在加剧。作为我国现行经济环境和财政体制框架下市政债的一种变通形式,城投债的发行确实也较好地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资金缺位问题。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投债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并引起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对于规范发展城投债,深化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快城市建设,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针对城投债的信用风险问题,本文从城投公司的经营风险、城投债存在的制度风险以及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三方面给予阐述。在企业的经营风险方面,城投公司主要表现出项目收益低,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等问题;城投债的制度风险主要表现出城投债监管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城投公司互相担保问题较为严重、增信措施不够等问题;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过大、债务不透明等问题。本文参照国内外现有市政债券及其信用风险的研究,结合我国城投债的现实情况,围绕城投债的发行规模问题,以重庆市为例建立违约率KMV模型来预测城投债未来合理发行规模和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违约率。对于如何防范城投债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本文认为首先要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力度,使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其次还要逐步完善城投债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城投债的运行和管理。而从长期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应主要依靠发行市政债券来完成,这可以有效地解决城投债的信用风险问题,城投债向市政债券方向发展成为一种较为现实的预期。对于城投债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认为对那些承担公益性融资或建设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城投公司要逐步退出城投市场,其融资任务由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一般责任债券)来完成;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城投公司可以转向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对只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城投公司转向发行企业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