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的小说类型,历史悠久,读者众多,理应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选题之一。如何提升中国武侠小说翻译质量,是翻译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符合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相关文献综述表明,中国武侠小说翻译研究刚刚起步,存在理论思考较少,定量分析缺乏的问题。鉴于此,本论文原创提出“文类匹配”翻译理论模式,用语料库辅助方法,对金庸武侠小说三部全译本进行系统深入的描述性研究。首先,论文阐明本研究“文类”的定义,用实例证明不同文类对翻译的影响。针对武侠小说类型化的特点,提出武侠小说翻译“文类匹配”内涵: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传递源语文类特征,以源语为中心、文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翻译理念。其次,论文阐明运用“文类匹配”模式,流程包括三大步骤:识别和描述;比较和评估;再现或重塑。第一步对源语文类进行类型识别和特征描述,并确定源语文类主导特征,这是第二、三步的前提。第二步比较源语和目的语文学体系,评估目的语是否存在同类文类,深化或修正第一步的识别和描述,并决定第三步的走向。若目的语存在同类文类,第三步译者只需再现文类共有的特征;若目的语不存在同类文类,第三步译者就要在译本中重塑一个新的翻译专有的文类。第三,论文以金庸武侠小说翻译为例,归纳出金庸武侠小说“侠义主题”、“功夫传统”、“可读性”的三大主导特征,揭示武侠小说与欧洲骑士小说、美国牛仔小说以及历史小说和流浪汉小说的差别,发现武侠小说在西方的“缺类”现象,指出必须遵循“文类匹配”翻译模式,在西方引入武侠小说新文类,防止武侠小说西化的倾向。同时,分层次列举了金庸武侠小说翻译“文类匹配”的参数,作为对金庸武侠小说三部全译本描述性研究的依据。为了科学研究译本的三大主导特征,研究者建立了“金庸武侠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迄今为止,金庸武侠小说只有三部出现了全译本,分别为《雪山飞狐》(莫锦屏译)、《鹿鼎记》(闵福德译)和《书剑恩仇录》(恩沙译)。这三部小说原文及其全译本都被收入自建的语料库,形成金庸武侠小说原文库和译本库两个对应子库。语料库方法有益于研究者通过数据对比,开展三大主导特征“文类匹配”研究,尽量避免了主观和片面。现从如下三方面阐述研究发现:其一,论文描述了译者如何翻译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主题”。研究选取“侠”的称呼和侠义精神为考察点。分析“侠”的观念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所指,实例研究发现:对于“侠”的称呼,译者共用了八种译法来翻译,但都不足以体现中国之“侠”的全貌。至于侠义精神,莫锦屏译本译法单一冗长,恩沙译本省略过半,只有闵福德译本试图体现中国侠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其二,论文描述了译者如何翻译金庸武侠小说的“功夫传统”。研究选取动词为考察点。一方面,利用单语类比语料库方法,通过词类分布统计发现:金庸武侠小说原文中动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类,并且动词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汉语作家的武侠小说,数据实证了金庸武侠小说动作性强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比发现:闵福德译本、恩沙译本中动词频率显著升高,动词也是译本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类,打破了英语多用名词的惯常,但唯独莫锦屏译本动词频率显著下降。再通过关键主题词提取发现:译本关键主题词表中的动词有复仇组、功夫组和叙述组三种,前两种体现了武侠小说的文类特征。另一方面,利用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方法,提取动词“打”为节点词的汉英对译所有实例,发现原文“拳打”是强搭配,“打+武器”和“打+结果”的结构频繁出现。译本总体打破暴力场景在一般小说翻译中被删除的惯常,闵福德译本和恩沙译本都用词化词来前景化动作,突出附加武器或结果信息。但是,恩沙译本仍大量省略动作翻译,莫锦屏译本使用太多虚化动词词组,降低了中国功夫的节奏和多样性。其三,论文描述了译者如何再现金庸武侠小说的“可读性”。研究选取回目标题和插图作为考察点。研究发现:译者一致放弃回目标题的对仗形式,直接翻译出标题内容。同时,研究者归纳了金庸武侠小说的三种插图及作用,包括封面插图的互文性,正文前插图的教育性和章节间插图的喻形性。研究发现:莫锦屏译本和阂福德译本都放弃了互文插图和教育插图,只保留了喻形插图,莫锦屏译本增加了武侠文化的兵器、穴位插图,但唯独恩沙译本几乎没有插图。综上,通过运用“文类匹配”理论框架,对金庸武侠小说三部全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发现:总体上,“侠义主题”在译本中明显扭曲了;“功夫传统”的动作性在译本中不同程度弱化了;“可读性”的插图因素或多或少失落了。其中,闵福德译本在文类匹配方面贡献最大;莫锦屏译本作为最早的译本,亦步亦趋,稍显刻板;恩沙译本省略最多,只勉强译出武打动作片的效果。结论部分,总结论文对于翻译研究的贡献在于:首先,原创设计“文类匹配”翻译理念、流程和参数,为后续武侠小说乃至通俗文学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其次,首次借助语料库对金庸武侠小说三部全译本进行全面描述性研究,弥补了武侠小说翻译定量研究的缺失。第三,以文类为导向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现有全译本的效果、经验和不足,提供了语图互文等建议和自己的试译,对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最后,论文还指出研究不尽完善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