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水平能够有力地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逾80%的信息交互活动,都与时空有着密切的联系,运输调度、水文测报、应急救援、勘察设计、通信电力、生产作业、军工建设等民用、军事领域都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目前,国内外军民定位导航作业很大比重上使用的都是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民用导航及定位市场上GPS的使用率也高达95%以上。如果美国从技术角度关闭GPS信号,或降低任意区域的导航精度,将会带来众多无法估量的隐患。因此,我国必须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保障国防安全,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重点在于装备研制、生产实现自主,关键材料、器件自主供应,能力建设中的核心及重要仪器、设备、软件自主供应。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发展程度进行客观表征,以发现自主可控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着自主可控方向快速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自主可控相关理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剖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能力的内涵及范围,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产业运行全过程指标,在对指标进行筛选、验证指标体系信度及效度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能力评价体系。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典型特征,通过对目前能力评价方法的梳理、分析与比较,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及验证,根据计算得到的不同评价指标权重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成果落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军事、社会价值,支撑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