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ClKptA/Tpt1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ajh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ptA/Tpt1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一种磷酸转移酶,其功能是在tRNA的剪接过程中将磷酸基团转移到NAD+上,进而形成ADP-核糖基化。磷不但是核酸合成、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元素,而且是重要的信号分子。除此之外,磷可影响植物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通过改变磷的含量可以改变植物木质素的含量和木材密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Lamb.)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用材树种,因其材性优良而深受人们喜爱。然而,杉木ClKptA/Tpt1基因目前尚未被克隆,磷是否可调控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木质素的生物合成仍不清楚。因此,本论文基于磷处理后的杉木转录组数据,克隆了ClKptA/7pt1基因,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基于杉木转录组数据,克隆了杉木磷酸转移酶ClKptA/Tpt1基因。结果表明ClKptA/Tpt1基因CDS长1143 bp,编码381个氨基酸。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有很强的保守性,存在特征性HGT motif。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KptA/TpJ1基因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普遍存在PTS-2-RNA superfamily亚家族功能结构域。跨膜结构分析发现该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域。聚类分析发现,杉木中该基因与橡胶树中该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相思豆的中该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远,说明该基因在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分化。ClKptA/Tpt1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主要以α-螺旋和β-折叠的形式存在。(2)提取了杉木不同部位的RNA,逆转录成cDNA。通过qRT-PCR分析发现,ClKptA/Tpt1基因在杉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表达量最低。用0.0 mmol/L、0.067 mmol/L、0.133 mmol/L、0.20 mmol/L 不同浓度的 NaH2PO4 处理杉木。qRT-PCR分析表明,ClKptA/Tpt1基因在杉木叶中的表达量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木质素含量也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冷冻切片发现,磷处理下,杉木木质部着色随着磷浓度增加也逐渐加深,其木质部细胞更加紧密,木质部细胞层增加,细胞体积减小。结果表明,磷调控了ClKptA/Tpt1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除此之外,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ClKptA/Tpt1基因启动子序列,获得了518 bp,分析发现,含有8个TATA-box、12个CAAT-box两个重要的顺式作用原件,因此说明该启动子序列满足基本的启动子核心原件。除了上述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外,还有应答氧胁迫的原件ARE,增强子原件CAAT-box。获得PClkptA/Tpt1::GUS抗性组培苗以及构建了ClKptA/Tpt1的亚细胞定位载体 pE3308-GFP-ClKptA/Tpt1。(3)构建了pCold-TF-ClKptA/Tpt1原核表达载体,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0、0.4、0.6、0.8 mmol/LITPG诱导。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在大约100 kD处有大量的蛋白富集,在0.6 mmol/L浓度下的IPTG有最好的诱导效果。纯化了该蛋白,分析了 0.0μmol/L、0.1 μmol/L、0.2 μmol/L、0.4 μmol/L、0.8 μmol/L 不同磷浓度下该酶活性。结果表明,纯化的ClKptA/Tpt1具有酶活性,在0.1μmol/L浓度时的活性最高,随后,随着磷浓度的增加酶活降低。除此之外,在杨树中过表达了ClKptA/Tpt1基因,获得了三株表达量高的转基因植株,命名为ClKptA/Tpt1-1、ClKptA/Tpt1-2、ClKptA/Tpt1-3。木质素含量测定发现,转基因杨树的木质素含量是野生型木质素含量的1.52倍、1.68倍、1.75倍,利用冷冻切片发现,转基因杨树的木质部染色较深、面积大,木质部细胞紧密。用24 mg/L的高磷处理后,发现转基因杨树ClKptA/Tpt1-1、ClKptA/Tpt1-2、ClKptA/Tpt1-3木质素含量分别是野生型的1.18倍、1.27倍、1.34倍。综上可以得出,过表达ClKptA/Tpt1基因可以明显增加木质素的含量,但高磷处理时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木质素的积累。
其他文献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上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结构的活体检测和实时成像上前景广阔。OCT成像技术是基于低相干干涉原理,结合数字图像处理重构出材料或生物组织内部结构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传统的二维指纹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基于皮肤表面纹理信息的指纹识别,如汗液、纹路等。但是,它很容易受到皮肤表皮变化的影响
本论文中简要介绍了二维红外光谱的发展历史、实验原理、实验设置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将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到锂离子电解质溶液当中,使用偏振选择的超快振动光谱实时
阿里斯库姆坳陷内阿里斯库姆油田储层非均质强,针对该油田的生产实际问题,本论文选取白垩系下统阿里斯库姆组M-Ⅱ层作为研究层段,通过观察岩心、镜下薄片鉴定、测井解释、储
在标准的高维回归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往往假设协变量是完全观察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假设一般并不切实际,我们常常会面对协变量具有测量误差的情形,常见的有高通量测序、传感器网络数据以及基因表达数据等(见Loh and Wainwright(2012))。从而,在具体的模型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处理参数的高维性,还需要考虑测量误差的存在以避免非消失的偏差。因此给这些模型的统计推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为了减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银杏的果实称为种实,其生长发育既受遗传基因表达的调控,也受产地、树木年龄、光合作
目的:通过以常规针刺治疗做对照,观察眼针摩法对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眼针摩法的优势与作用机制。为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临床
相干性是激光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如何获得相干度可调控的激光器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调控激光相干度的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在激光谐振腔内直接调控相干度分布,间接法是指在激光谐振腔外添加光学元件(如旋转的毛玻璃、空间光调制器(SLM)等)间接调控激光相干度。鉴于空间相干度可控的部分相干光束的重要性,本学位论文着重对简并谐振腔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倡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亟需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
第一部分:抗缺血性脑卒中川芎嗪衍生物A11前药的设计、合成及成药性评价脑卒中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占我国脑卒中患病率的78%。
2016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确定了北京市、浙江省和山西省为试点地区,即在这三个地区设立监察委员会,并赋予监察委员会监督、调查以及处置的职权,还规定了12项办理案件的具体措施,其中就包括了留置这一新型的调查措施。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正式颁布实施,为留置措施在监察体制改革中的广泛适用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留置措施是在总结过去反腐经验基础上,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