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文化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传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契机,渗透到了人类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并引发了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形态的革新。同时,网络也给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便捷的创作、储存、发布的平台,网络文学也应运而生。网络文学网站的快速发展和读者对异域文学的急切渴望,在网络上翻译外国畅销文学作品成为翻译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的一种文学时尚。我们把这种文学翻译称为网络文学翻译即文学翻译活动或翻译行为的网络化。这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传统的文学翻译作品上传到网络上;直接在网络上利用鼠标键盘,各种翻译工具,翻译论坛等进行文学翻译活动。这种网络化的文学翻译形式不仅给文学翻译创作提供了大众化的平台,也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翻译的各要素,如译者、读者、翻译策略等。同时,这也给传统的文学翻译批评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这种新兴的文学翻译形态,本文欲采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生态学和翻译学相结合的学科,它从生态学角度对翻译进行全面、综观的整体性研究。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分析翻译过程的全新理念,是一种将翻译学置于大生态环境中进行研究的模式,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是它的两个核心概念。这一理念是在深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相关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并发展和深化了这一理念。以胡庚申为代表的国内学者们相继发表著作,对生态翻译学理论进行细致研究,并详细阐述和有力例证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功能。生态翻译学的一系列术语和概念的提出,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它的基础理论系统研究也逐渐开始。它已经被应用于文学翻译、商务翻译以及口译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本文就是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来解释文学翻译的一个尝试,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视角为解读基础,对网络文学翻译的现象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描述的方法,引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概念,对网络文学翻译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在研究中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翻译生态环境是如何选择译文和译者的;译者和译文是怎样适应网络生态环境的;在网络文学翻译中译者中心是怎样体现的。本文搜集主流文学翻译网站中的网络译者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上的问题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译本的合理和不当之处。通过论述,最后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网络翻译以译者为中心,网络文学翻译受到读者的青睐取决于其对所处的生态翻译环境的不断适应与选择,适应了网络环境,适应了读者的需求;第二,翻译中采用归化、异化的策略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层次(语言,文化与交际)上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者兼用。第三,文学翻译的网络化及其作品的即时、快速传播虽然满足了读者一睹为快的渴望,但是翻译质量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