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石与沈从文小说中的流浪意识比较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孝石和沈从文分别是韩国和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们凭借自身独特的作品世界,牢牢占据着中韩近代文学领域的一隅之地。   李孝石的文学世界与沈从文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徜徉于其作品世界里,会发现二者的很多小说作品建立于强烈的抒情性基础之上,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并奋力追求自然的、浪漫的纯粹文学。而值得注意的是,细细品味李孝石与沈从文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许多小说,字里行间都埋藏着强烈而又凝重的流浪意识。这是李孝石和沈从文比较文学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本论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社会历史研究方法和传记研究方法。在对李孝石和沈从文小说中的流浪意识进行比较研究时,首先以二者的小说原文为蓝本,从流浪的两种形态,即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两个层面出发,对沈从文和李孝石小说中隐藏的流浪意识进行考察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李孝石和沈从文包含流浪意识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涉及到长篇、中篇、短篇等广泛的小说类型和分属各个社会阶层主人公身份,如城市底层劳动者、农民、知识分子、妓女、水手等。接下来,在上一阶段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李孝石和沈从文的流浪意识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二者流浪意识的共性和差异,并结合小说文本进行举例说明,为分析二者流浪意识的共性和差异树立依据。分析发现,二者流浪意识上的共性包括心系故乡、渴望回归自然、孤独的底蕴浓重、厌恶都市等方面。而差异在于二者对故乡和都市具有不一致的认知。最后,结合社会历史环境和作家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作品创作当时的文坛情况和作家的文学观点,对李孝石和沈从文流浪上产生共性和差异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究和分析。   论文旨在通过揭示李孝石和沈从文小说作品中反映的流浪意识的共性和差异,进而研究两位作家流浪意识的共性和差异与当时社会历史环境和作家个人经历,以及二者文学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希望借此促进对中国和韩国流浪母题文学的研究和对李孝石、沈从文两位作家作品的研究,为中韩比较文学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归化和异化已经被论证为用来指导翻译活动的两种有效策略。很多学者对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专门探讨二者应用于文化词语翻译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却寥寥无几
作为非洲重要的女性作家,阿玛·阿塔·艾杜(1944-)见证了加纳从英国前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历程,然而她也意识到独立后的加纳社会并非一片乐土。其代表作品《改变:一个爱情故事》
讽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指说话者通过借用既有的故事或临时编造的故事把一些不便直说或不易说得明白的内容解释清楚,进而实现交际目的(讽刺、劝谏等),完成交际任务。它常被用于各种
近年来,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沿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Austin和Searle奠定的理论基础,对言语行为中的“抱怨”、“道歉”、“拒绝”、“请求”、“恭维”等进行了较
山东金岭矿业选矿厂粗碎给矿系统2009年生产铁精粉120万t,远大于30万t的设计生产能力。为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矿对粗碎给矿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