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夫·埃里森(Ralph Ellison,1914-1994)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国黑人作家,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对消除种族歧视,实现种族平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埃里森在这部小说有限的场景下对二十世纪美国底层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如实完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真实生存状况及其内心世界。对于这部巨著,不同的学者及批评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有人探寻主人公的身份,有人探求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有人研究美国人的个人危机。然而从话语权力意识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的研究为数不多。因此,本文尝试从话语权力意识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社会中有色人种、底层人民、女性等不同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话语权力状况,以还原真实的美国社会。论文作者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解读视角,结合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阶级的理论,分析了美国社会话语权缺失的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男性。在小说中,三位黑人男性是该群体的代表。根据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可以看出:这三位黑人男性角色在白人掌控话语权的情况下丧失了发言权及主观思想,产生了自我厌恶情绪,甚至为获得白人的肯定而欺骗自己、欺骗他人。第二个话语权缺失的群体是女性。透过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可以看到: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无不处于男权思想的操控之下;女性对自己的定位通常都围绕着男性;她们从经济到思想,无不被男性话语权所控制;她们在社会中扮演的大多数是失语的、顺从的以及无助的他者角色。第三个话语权缺失的群体存在于社会底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阶级的理论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群体中话语权分配不公的现象。这种话语权分配的不公不仅存在于种族之间,性别之间,也存在于阶层之间。这些话语权缺失的群体被剥夺了主动性,成为被话语权操控的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群体话语权缺失的状况有了改善,这是群体成员话语权意识觉醒的结果。论文对此也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全面、更真实地呈现美国社会的话语权状况。通过对小说中有色人种、女性、底层人民这三个群体的话语权状况进行分析,本研究揭示了美国社会这些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的本质,证明了在权力机制的操控下,多数美国人失去了话语权,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的成员,都成为了波伏娃笔下的“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