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化中,“小资”是一个重要的词语。时至今日,“小资文化”甚为流行,它代表着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调。可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下,“小资文化”因其历史背景不同,它所召唤起的大众想象也截然不同。从二十世纪初,中国随着现代化的改革与发展,“小资产阶级”这个新的文化群体逐渐出现在了都市背景下的社会中。在改革开放以前,“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的词汇,他们被认为是脱离社会和大众的一群知识分子,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在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后,“小资产阶级”并没有因为革命的飓风而销声匿迹,已然从一个尴尬时期驶向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它已经脱胎换骨,在历史的长河中转化成为一种生命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小资”已经是集优雅、格调、品味于一身的浪漫生活的代表词。他们张显个性,追求精神自由,拥有高雅的品味,享受浪漫情调。在这种情调和品味中,蕴含着他们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一种浪漫的情怀时时刻刻弥漫在这种前卫与时尚的空气之中,已然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作为审美文化的一种,“小资”是根据人们在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来划分的。因此,“小资”对日常生活下的审美追求有着必然的原因:首先是出于他们的审美追求对于日常生活机械化的抵触。其次,“小资”追求生活的审美化也与他们的身份有密切的关系。那么,能否对文化进行审美成了区分“小资”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根本点。就其美学内涵来讲,小资文化则体现出个人主体性的美学重塑,讲究身体和精神的双向濡化和提升,对于消费语境中的话语权问题,则呈现了一种以自身为原则,以退为进的话语策略。小资文化是当代消费语境中耐人寻味的一支奇葩。因此,要构建“美”的大众文化,大众的审美就需要重新正确定位,也必须要通过召唤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回归。那么,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对其进行反拨,一种真正能建构并且落实大众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文化——小资文化,从而提升大众文化的文化底蕴。事实上,社会文化发展离不开大众文化和小资文化的共同发展,所以,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这两种文化及共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二者应该进行合理的互补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