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经济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本文首先考察了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下的货币供应量指标 M1、M2 的可测性、相关性及可控性,据此论证了我国现有货币供应量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的无效性,进而结合国外典型通货膨胀制国家在货币政策框架的建立、转型和货币政策实施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面向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过渡性”货币政策框架,并对如何保证这一框架下的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的有效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主要对有关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首先强调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合理选择中介目标有利于货币当局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前提保障。其次,为了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做出有的放矢的研究,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政策策略理论,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传导机制环境和策略环境进行了描述,为以后根据一国具体的传导机制特点、货币政策策略特点如何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分别介绍了汇率目标制、长期利率目标制、名义 GDP 目标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及通货膨胀率目标制的内涵。 第二章从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由于金融创新、金融深化的发展正在不断削弱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可测性和可控性,同时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研究结果,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强相关关系。 第三章首先是针对前一部分指出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劣有效性进行了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不足、货币市场发育不充分、我国银行信用缺失及金融创新的作用等方面。随后,引出对可替代性的中介目标——汇率、长期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讨论与比较:对于汇率目标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在资本账户逐渐放开、资本可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如果以汇率作为中介目标,无异于放弃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的调控,这将加剧本国经济的波动,削弱经济增长的潜力,因而认为汇率不具备作为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能性;对于长期利率目标制,由于利率的统计范围狭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容易产生较大偏离以及我国难以满足“货币需求的利率高弹性”要求,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缓慢、利率传导不确定性大,更不利于货币政策保持与经济运行状况的一致性,因而认为长期利率亦难以成为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于通货膨胀率目标制,由于其兼备相机抉择与货币政策规则的优点,同时可使货币政策集中用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和应付全球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即使其也有可控性稍差等缺陷,但经综合考虑,认为其应成为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体系的最优选择。 第四章为了给我国未来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提供参考,我从三个层次选出了五个典型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并对其货币政策体系的特点进行总结:一是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二是以巴西、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三是以捷克共和国为代表的转轨国家。这五个国家的经验与教训集中表现在,央行的独立性、预期通货膨胀率模型的构建、稳定公众预期的机制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等方面。第五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将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条件与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进行了对照,认为我国在货币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能力、货币政策自身的控制力、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