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社区是我国在探索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一种新的发展单元模式。在地域上,新型农村社区受到城市化过程中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冲击,社区内各项事务日趋复杂多变,农民参与的客体丰富多彩。在联系纽带上,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区内社会网络也发生相应变化,社区参与主体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转型背景下,本研究仅选择政治领域以外的社区社会性公共事务的参与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社会资本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村民社区社会参与现状的描述性研究,从社区参与角度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使农民更好地参与到新农村社区的建设中来。
通过研究发现:第一,新型农村社区村民社区社会参与认知程度不高,认知的途径较为广泛。第二,该社区村民参与意识比较被动,行政性宣传动员现象较多,参与动机主要是利益关联和对社区的认同。第三,在村民对社区社会参与的实际情况上,总体参与不足,存在参与意愿相对较强,但是实际参与较弱的差距;参与的内容主要涉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妇女儿童身体检查、就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社会救助等;参与层度较低,绝大多数村民还停留在对社区社会事务的关注和被动执行环节;组织、规划的深度参与只有极少数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与:村民参与频率不高,表现出较大的间隙性和随意性。第四,男性、老年、文化程度较高的、在村内工作的村民,参与意愿更加强烈;稳定的收入有助于参与意愿的维持;村干部和党员较一般村民参与表现的更为积极。最后,研究也发现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村民并未表现出所期望的更广泛、更深入的参与行为,如何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村民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建设社区中来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