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造成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引起奶牛发情周期延长,不易受胎等症状,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本试验通过建立一种中药复方,来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产生治疗作用。首先利用网络学,对中药复方的治疗机制进行初步预测;并通过发酵方式,来提高其治疗效果,并通过体外试验进行验证;最终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该中药复方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旨在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复方提供参考与科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科技计划省院科技合作项目(项目编号YS20B04);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编号LBH-Q2016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D2021C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造成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引起奶牛发情周期延长,不易受胎等症状,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本试验通过建立一种中药复方,来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产生治疗作用。首先利用网络学,对中药复方的治疗机制进行初步预测;并通过发酵方式,来提高其治疗效果,并通过体外试验进行验证;最终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该中药复方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旨在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复方提供参考与科学依据,以减少抗生素的频繁使用。通过查询文献资料以及《中兽医药典》,按药物的剂量以及相互间的联用效果组成药方,最终确定中药组方为丹参、益母草、黄芩、连翘。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该复方中药有效成分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对靶点作用通路的机制进行阐述。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从该中药复方中筛出有效活性成分133种,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酚、黄芩素、丹参酮ⅡA等,通过药物成分找到对应靶点蛋白292个。通过NCBI、Gene Card、gene Map、TTD、Drug Bank查找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相关靶点,找到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相关靶点130个,筛选出药物成分靶点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相关靶点的共有基因靶点24个,将其作为该中药复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测靶点,并上传到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PPI)网络,筛出核心靶点7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蛋白激酶、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CSC1样蛋白、细胞肿瘤抗原、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经分析核心靶点的所有基因通路中参与生物过程的有20条、细胞组分6条、分子功能6条,生物过程的通路主要为白细胞-细胞黏附的正向调节、脂多糖的反应、对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发热反应、对IL-1的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对瘤坏死因子、蛋白质磷酸化的正向调控、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正向调节、僵化、腺体发育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组织重塑、生殖结构发育、消化系统发育、上皮细胞迁移的调节、对病毒的反应、核质转运的正向调节及干细胞分化的调控等;细胞组分显示靶点功能主要作用于细胞膜筏、薄膜侧面、颗粒分泌腔、细胞质核周区、转录调节复合物、胶原细胞外基质;分子功能主要有信号受体活性调节、转录辅激活子的结合、血红素结合、整合素结合、磷酸酶结合、蛋白质同二聚活性调节。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基因20个,参与调控的通路有9条,其中涉及基因较多的有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及Th17细胞分化通路。最终确定该中药复方的治疗作用,为后续试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中药发酵后有效活性成分黄酮和多糖提高量作为依据,对中药发酵菌种进行筛选,以及利用响应面分析对中药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结果显示鼠李糖乳酸杆菌对中药的发酵效果最好,中药的最佳发酵条件在发酵温度为37℃,接菌量为5%,发酵时间为6天时的黄酮提取量最高,为25.37%。并从患病牛的子宫中提取出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中药经发酵后,最小抑菌浓度提高了25%。利用小鼠进行药物安全性试验,在药物致敏试验和子宫灌注试验中,小鼠均未出现异常,证明药物安全,符合临床用药标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复方发酵中药可减少奶牛子宫的中性粒细胞数,从而缓解子宫内膜炎的炎性症状,从B超声像图中可以看出,该药物可通过药物成分促进子宫收缩,减少脓性液体在子宫内的蓄积来对子宫内膜炎产生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黑龙江省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高粱炭疽病近年来成为制约高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高粱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高粱多为感病品种,喷施化学药剂仍然是防治高粱炭疽病最为有效的途径。本研究旨在明确高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侵染过程,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炭疽病较好的杀菌剂单剂或复配药剂,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病害流行、病原与寄主互作机理及病害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研究结果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多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病害和高温胁迫则是其中关键的两个因素,严重危害了作物生长发育。其中黄萎病更是有棉花“癌症”之称,发病期间与温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严重会导致叶片黄化萎蔫,蕾铃脱落甚至植株死亡。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我们克隆了GhBZR3基因,研究表明GhBZR3基因参与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调控棉花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但在植物对胁迫抗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目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但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会影响土壤质量、药剂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而生物防治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也是绿色防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揭示拮抗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机制。试验
随着牛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牛群活动范围逐渐变小,若不去角会导致奶牛间的攻击,甚至会对饲养人员造成伤害,严重限制了牛场的经济发展。现阶段牧场一般使用烧烙、去角膏等方法,通过破坏牛角真皮和周围组织,来遏制牛角的继续生长。去角过程对犊牛是痛苦的,通常伴随着应激和急性疼痛,且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为缓解去角疼痛,多数研究者热衷于止痛方案,却少有人研究去角对低日龄犊牛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行为、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以及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随着我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而日益凸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成为当前亟需处理的紧要问题。实际上,我国专利保护领域一直都面临“侵权易、举证难、赔偿低”的司法困境,侵权行为人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不断侵害他方有效专利,从而严重影响到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遏制专利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继《民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 V)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能够引起严重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SADS)。临床突出表现为新生仔猪急性消化道症状,死亡率高达90%以上。该病毒与其它冠状病毒一样具有四种主要的结构蛋白(S、M、E、N),其中M蛋白具备多重生物学意义,是重要的结构蛋白,然而目前关于SADS-Co V-M蛋白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研究的文章却鲜有报道。基于此,为明确SADS-C
菌核病是向日葵产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防控是目前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已登记的杀菌剂存在长期单一使用等问题,致使部分地区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产生了抗药性,利用不同作用机理杀菌剂进行复配是有效延缓核盘菌抗药性产生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将啶酰菌胺与咪鲜胺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初步探索啶酰菌胺与咪鲜胺混配
我国规模化牧场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牧场使用自动监测设备逐年增多,在生产管理上为奶牛发情、同期配种、分群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生产管理系统中持续监测数据并没有充分的为牧场生产实践所用,大部分数据仍需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度挖掘服务于生产实践。本试验基于规模化牧场1自动监控系统下奶牛患有常见四类疾病(繁殖类疾病、消化类疾病、蹄病、呼吸系统疾病)确诊前20天的持续监测数据包括产奶量、活动量和反刍时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成虫寄生于犬、猫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肝胆管中,引起华支睾吸虫病。目前,该病全世界约有3500多万人感染,主要在东亚和东南亚流行。中国大约有1300万人被感染,黑龙江、吉林、广东和广西等27个省市均有流行,因此,对于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刻不容缓。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通过粪检检出虫卵,但这种方法敏感性较低,容易造成漏检,不适
全沟硬蜱(Ixodes persalcatus)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北方林区的一种硬蜱,是黑龙江省的优势蜱种之一,可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但目前关于全沟硬蜱分子分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在黑龙江省林区开展全沟硬蜱的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全沟硬蜱携带梨形虫与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进行调查,为梨形虫病与莱姆病的防控提供可靠数据。本研究于2021年4~8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