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移动机器人编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既需要保持一定的队形,又要合理的避开障碍物,因此编队不仅要具备稳定的队形生成与保持能力,还要有及时变换队形完成避障的功能。为此,本文以领航-跟随机器人编队为对象,在提高编队运动稳定性的同时,对编队的队形变换与避障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了基于领航-跟随法的编队控制结构,根据定位感知需要,构建了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以及传感器模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法(EKF)将里程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机器人编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既需要保持一定的队形,又要合理的避开障碍物,因此编队不仅要具备稳定的队形生成与保持能力,还要有及时变换队形完成避障的功能。为此,本文以领航-跟随机器人编队为对象,在提高编队运动稳定性的同时,对编队的队形变换与避障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了基于领航-跟随法的编队控制结构,根据定位感知需要,构建了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以及传感器模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法(EKF)将里程计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将其用于自适应蒙特卡洛定位(AMCL)中,提升了机器人的位姿精准度,完成了机器人的定位工作;通过改进蚁群算法为编队中的领航机器人搜索出了一条最合理的路径,完成了领航机器人路径规划任务。其次,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器人编队的系统模型,将编队的生成与保持转化为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进行了研究;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设计了滑模面,改进了趋近率,建立了适应于编队生成与保持的滑模运动跟踪控制器,完成了编队生成与保持任务。再次,根据编队整体避障的需要,结合初始任务队形,制定了编队变换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队形变换策略;利用设计的成本评价函数和建立的编队队形库,计算出不同任务情形下的最佳队形的参数矩阵,完成了编队避障任务;在不同机器人数量、不同初始队形的情况下,通过Matlab验证了变换避障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为了验证编队在实际障碍物的运行情况,搭建了移动机器人编队的实物平台,完成了编队的运动避障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编队运动变换避障方法,不仅提高了编队运动的稳定性,而且实现了在不同障碍物环境下完成编队避障的目标任务。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脑机接口系统需要有效的特征提取算法.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2 DPCA)的特征提取方法忽略脑电信号(EEG)频域特征的缺点和基于小波分解构建EEG高阶张量时小波参数难以确定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构建高阶张量结合多线性主成分分析(MPCA)降维的特征提取方法.设计了3种不同特征提取方法的对照实验,并结合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分类方法取得分类准确率.结果 表明:新提出的方法相比基于小波分解构建高阶张量结合MPCA进行降维和2DPCA的特征提取方法,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4.7
研究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接收机(SDR)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TWSTFT),该技术能明显降低卫星双向比对中的测量噪声,与基于卫星时间调制解调器(SATRE)的TWSTFT相比,SDR TWSTFT表现出更优良的性能.在基于AM22通信卫星的亚洲—欧洲卫星双向比对链路中,NIM与俄罗斯计量院(SU)之间的SDR TWSTFT结果相对于SATRETWSTFT得到明显改善,增益因子的平均值为2.0;同时,NIM-SU SDR链路也是全球第一条周日变化误差得到明显改善的长基线洲际SDR TWSTFT链路.
选取了市场上占有率比较大的几款低成本颗粒物传感器,与中高端光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做对比,以高浓度淹没实验模拟极端颗粒物浓度环境,检测传感器线性响应和平行性.结果 发现,高浓度淹没实验后,PT、SF传感器线性较好,且仪器间平行性也较好;YT和NF传感器线性出现了较大偏差.结论 表明,有必要将极端环境条件下传感器性能检测纳入考察范畴,尤其是对使用低成本传感器作为核心检测部件的扬尘监测系统和微型空气监测站,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极端环境或突发环境变化时监测仪器性能受到影响,进一步保障颗粒物监测数据质量.
针对苯提取法测定小麦粉脂肪酸值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方法不确定度各个分量,对其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建模、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等进行了阐述.结果 表明:小麦粉脂肪酸值测定结果为54.8 m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U=1.2 mg/100 g,k=2.空白试验是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原因.
为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用下组织温度上升规律,建立了高强度聚焦声场和组织温度场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体外辐照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对水和组织域中的聚焦声场进行建模,计算吸收声能并将其用作热源以计算组织内的温升.进一步制备仿生物组织凝胶体模,利用热电偶进行HIFU作用下体模组织焦点处的测温.结果 表明:该模型可有效预测HIFU治疗时的温度上升,与实验所得温度误差不超过3℃;体模组织受到超声辐照时温度会立即升高,起初温升速率较快,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温升速率逐渐降低,停止辐照后温度立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