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TED演讲受众广泛,内容深入浅出。而目前少有从介入资源角度研究特定主题的TED演讲,深入探究其人际关系构建。《超级演说家》旨在传播信息,弘扬正能量。而现有对《超级演说家》的研究较少从介入角度出发。对二者中介入资源的对比分析更为少有。本文基于介入资源理论,对比分析TED演讲与《超级演说家》中的人际关系构建特征异同,进而揭示其社会价值观差异,为中国学生的英文演讲技巧提出批评性建议。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ED演讲受众广泛,内容深入浅出。而目前少有从介入资源角度研究特定主题的TED演讲,深入探究其人际关系构建。《超级演说家》旨在传播信息,弘扬正能量。而现有对《超级演说家》的研究较少从介入角度出发。对二者中介入资源的对比分析更为少有。本文基于介入资源理论,对比分析TED演讲与《超级演说家》中的人际关系构建特征异同,进而揭示其社会价值观差异,为中国学生的英文演讲技巧提出批评性建议。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TED演讲与《超级演说家》各选取15篇英汉演讲,对其介入资源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则通过将介入资源分布特征与语境相关联以分析其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英演讲中介入资源分布特征共有四处相同,两处不同。在中英演讲中,收缩与扩张资源,否认与宣告资源,同意、支持与宣称资源,接纳与归属资源分布特征相同。以上介入资源的使用服务于演讲的目的与特性,即传递信息,说服他人与正向构建人际关系,因此在中英演讲中分布特征相同。否定与反对资源分布特征不同,中文演讲中否定资源占据44.66%,反对资源占据55.34%;英文演讲中否定资源占据58.02%,反对资源占据41.93%。承认与疏远资源分布特征不同,中文演讲中承认资源占据38.46%,疏远资源占据61.54%;英文演讲中承认资源占据74.07%,疏远资源占据25.93%。以上介入资源分布差异表明,在构建人际关系时,英语演讲者敢于使用否定资源与表达立场打破与听众或第三方的联盟,而中国演讲者倾向于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以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是差异由语言因素与社会价值观差异导致。在语言特点上英文属于形合语言,中文属于意合语言。在社会价值观上,英语演讲者来自于个人主义文化国家,汉语演讲者秉承集体主义文化;英语演讲者注重向听众输出信息,而汉语演讲者偏向于强制听众听取自己的建议;英语演讲者更为理性,而汉语演讲者更为感性;遇到挫折时英语演讲者倾向于向他人寻求帮助,而汉语演讲者倾向于自立。本研究不仅为中英文演讲对比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且以批判的视角为提升演讲技巧提出批评性建议。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末以来,网络科学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复杂网络中广泛存在的基本结构之一就是社团,通常指网络中内部连接密切而与外部连接相对稀疏的节点组。社团结构反映了包括社交网络中频繁联系的用户圈子,脑网络中高度活跃的功能模块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际组织。因此,社团的检测和分析已成为网络分析中的基础内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中的复杂系统。在实际网络中,除了描述节点之间连接的图结构,还有节点本身所含有的
柔性电子器件因具有质轻和可穿戴的独特优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水凝胶的柔软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非常适合作为生物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高分子聚合物基水凝胶可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导电、抗菌、储能、抗冻等。聚丙烯酸酯由于其易聚合、可调的链段、无毒、柔软性强、耐候性好等优点,常被作为功能性复合水凝胶的基体。然而,水凝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摩擦、弯折等外力因素的影响,最终会使水凝胶受到破损丧失其应用价值,缩短了使
随着物联网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智能电子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可穿戴领域更是已经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然而传统可穿戴智能设备在使用舒适性与传感智能性的兼容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设备笨重、不透气、不舒适,无法实现真正的柔性可穿戴。此外,由于过度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具有材料选择性广、
大型球形罐体投入使用后,需定时对其服役状态进行监控和维护,其中表面检测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内容。由于压力罐体形状的特殊性,目前人工操作球罐罐体的检测方式已不能满足球罐表面检测效率及质量的要求。本文针对1000m3风洞大型球罐焊缝检测的需求,提出了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方案可分为本体系统方案及控制系统方案两部分,本体系统方案确定了吸附方式、行走方式及驱动方式,制定出主要技术参数。根据所提本体
概念隐喻理论是从认知视角切入隐喻研究后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打破了人们对于隐喻的传统看法,开启了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2013年,苏童发表了其新作长篇小说《黄雀记》,该书讲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一桩青少年犯罪案引起的三个人的命运纠缠史,其中隐喻现象丰富,可谓是隐喻翻译研究的合适范本。本研究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以《黄雀记》中的隐喻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探
意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修辞学,心理学以及其他领域中得到研究。不同领域对意象的关注点不同,但总体来说,意象是作者用具体的实物表达抽象的感情和想法。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意象的形成是基于我们隐喻思维方式,其本质是我们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思考另外一种事物。隐喻思维体现在意象上,同时意象也是一种思维工具。不同民族具有独特的认知,因此使用的意象也不同。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李尔王
本论文重点关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特别是《手》、《秘密分享者》、《上帝的力量》,中暗恐表述的创意性与灵活性。西格蒙·弗洛伊德仍旧是现代心理分析学的奠基人。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弗洛伊德留下惊恐回忆,《暗恐》是他在当时发表的著作之一。目前为止,暗恐理念影响广泛,虽然国内外研究者常利用暗恐与其他批评角度进行交织,但仅仅阐释了小说中的暗恐,很少关注暗恐理论的内在联系。本文发现,暗恐是
称呼语作为人称指示语的一种,是语言使用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必要手段,因此称呼语的使用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社交需求,人们经常使用不同的称呼语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境。本研究主要观察了英国广播公司于2010年开始发行的电视系列剧《神探夏洛克》中称呼语的使用和转换情况,探索语境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着称呼语的转换过程。研究语料由该英剧中涉及到称呼语的使用与转换的部分台词构成。基于研究
不断加重的人口老龄化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学界从各个方面开展老年学的研究,其中老年语言学也逐渐获得关注。阿尔兹海默症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病患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语言损伤,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学界大多数研究关注患者的语言衰退及受损,甚至一些语言能力几乎丧失的重度患者,鲜有文献关注患者尚且保有的语言能力。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