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间套作苜蓿的土壤与作物产量效应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套作作为一种多元化种植模式,通过苜蓿与小麦间套作种植能够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改善土壤中因施肥不当造成的养分累积现象,提高土壤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整个生长期内不仅收获了小麦,缓解了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而且增加了饲草料,丰富了农田产出作物,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当今人民膳食习惯,确保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试验,阐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与养分、作物产量与养分吸收效率的变化状况,以期为粮草间套作种植体系以及新时代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可行性建议。本研究于晋西南东杜村设置田间试验,以冬小麦与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立小麦单作、苜蓿单作与小麦苜蓿间套作三种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SPSS等软件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水分与养分、作物产量与养分吸收效率以及系统作物种间竞争能力。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从土壤水分来说,不论哪种种植方式,小麦返青期与休耕期土壤含水量均高于麦收期,且土壤含水量依次为小麦单作>小麦苜蓿间套作>苜蓿单作。小麦苜蓿共生期水分消耗远高于小麦地休耕苜蓿单独生长期。间套作种植系统水分利用率较小麦单作提高19.81%~28.28%,较苜蓿单作提高20.37%~63.28%,水分当量比为1.31~1.71,因此小麦与苜蓿间套作种植具有显著的水分优势。(2)从土壤养分来说,小麦苜蓿间套作种植后,因苜蓿根系发达,与小麦根系在土壤中形成了一个养分集聚区域,进而成为两种作物摄取养分的主要来源。在小麦苜蓿共生期间套作种植后因苜蓿生长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经过整个生长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又显著降低。土壤剖面氮素养分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小麦苜蓿生长前期间套作种植系统因苜蓿对小麦的竞争关系显著降低了0-60cm层土壤氮素含量;随着小麦苜蓿生长进入旺盛期氮素消耗逐渐增大,根际土壤逐渐进入缺氮阶段;小麦地休耕后土壤氮素又得到了恢复,此时土壤中的硝态氮随其剖面垂直淋失并导致氮素在深层土壤中出现了累积现象,间套作种植后又因苜蓿的继续生长规避了土壤剖面氮素淋失风险,提高了土壤氮素的利用率。0-100cm层土壤磷素由于苜蓿的生长而显著降低,间套作后不仅减缓了磷素的大量消耗,而且提高了根际周围土壤磷活性,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需施用磷肥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苜蓿生长也消耗了0-60cm层土壤钾素含量,间套作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物对其钾素的消耗,并降低了60-200cm层土壤钾素含量,在生产实践中仍需施用钾肥。(3)从作物养分含量与吸收效率来说,小麦苜蓿间套作种植后既提高了小麦植株(籽粒和茎叶)氮含量,又提高了小麦茎叶磷含量,较小麦单作茎叶氮含量提高了8.0%~12.5%,磷含量提高了14.3%~35.7%,籽粒氮含量提高了8.5%~14.0%。相比小麦单作,间套作种植复合系统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了10.7%~17.4%;相比苜蓿单作,间套作复合系统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了32.8%~74.3%,磷素积累量提高了34.4%~76.3%,钾素积累量提高了40.7~74.4%。间套作种植复合系统作物植株氮素吸收效率比小麦单作提高了10.8%~17.2%,比苜蓿单作提高了20.0%~49.5%;植株磷素与钾素吸收效率比苜蓿单作分别提高了33.3%~76.5%、40.8%~74.6%。因此小麦苜蓿间套作种植有利于提高系统作物植株养分含量与吸收效率。(4)从作物产量来说,小麦苜蓿间套作种植因两种作物对土壤水分、养分等资源的竞争效应,导致小麦籽粒产量比其单作降低了19.68%~46.50%,生物量降低了28.32%~38.76%,苜蓿生物量降低了13.64%~19.27%。但间套作复合系统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较小麦单作提高了14.64%~32.14%,较苜蓿单作提高了21.13%~63.60%,实现了系统作物产量优势,可为粮草间套作种植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5)从系统作物种间竞争能力来说,小麦苜蓿间套作种植作物净增产1710.39~4251.19kg·hm-2,土地当量比高达1.34~1.67,相比单作种植,具有显著的间套作优势。间套作系统中苜蓿对小麦种间相对竞争能力(Aaw)为-0.55~(-1.33)且小于0,苜蓿对小麦竞争率(CRaw)为0.49~0.68且小于1,表明随着苜蓿种植年限与人为管理措施的干预使苜蓿的竞争能力逐渐减弱,在小麦苜蓿间套作种植中小麦仍具有产量优势。故冬小麦与苜蓿间套作种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地力,增加了作物产出,发展了畜牧业,转变了农业结构,满足了新时代人类粮食需求。
其他文献
新时代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发展活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较为脆弱,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十分突出,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重要挑战。而绿色发展是破除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制约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效率将资源与环境要素同时纳入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可以较为充分地反映区域绿色发展状况。因此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地区西部,其水资源一直存在着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质恶化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充分掌握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其水量、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水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以水足迹计算结果作为水量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也开始逐渐侧重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将经济核心转移到了第三产业上。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高质量的新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未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对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SUA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继而明确高尿酸血症(HUA)与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术后照射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有助于临床选择更适当的术后放疗剂量,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本研究收集2011年11月-2016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食管鳞癌
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是大势所趋。只有因地制宜地为品牌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业科技服务,才能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从而保障农村稳定、农业高效发
目的:初步探究血清GP73在HBV感染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判断,探索新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
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每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总是要相匹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从当前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地方财政收入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此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以PM2.5(细颗粒物)和O3(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型污染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形成PM2.5和O3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对VOCs的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大气污染状况。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河西走廊荒漠区植被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降水的变化对其生活史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荒漠地区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会采取什么样的繁殖对策来保障其繁殖成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模拟控制降水试验,重点研究了降水变化对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和刺蓬(Salsola 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