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出现疾病相关的心脏受累以及发生治疗相关心脏损伤(CTRC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探讨MM患者在电生理、心脏结构、心肌标志物中异常表现的特征,探索MM患者发生CTRCD的影响因素以及CTRCD对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为临床预测和防治MM患者治疗过程中致心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提升对MM心脏受累及治疗相关心脏损伤的综合诊治能力,从而减轻心脏事件,提高疗效,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104例接受治疗≥4周期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心脏受累组、CTRCD组和非CTRCD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疾病分期、危险分层、既往史/伴发病、用药史、个人史、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确诊后治疗前及4周期治疗后的血压、心电图相关参数、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实验室相关指标、4周期疗效评估等信息。对CTRCD组与非CTRC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对比分析,对比其生存情况。研究结果:1、纳入MM患者104例,男性55例,女性49例。发病平均年龄65.85±9.305岁。Ig G型50例(48.08%),Ig A型28例(26.92%),轻链型21例(20.19%),个别其他类型。DS分期Ⅲ期75例(72.12%),ISS分期Ⅲ期37例(35.58%),R-ISS分期Ⅲ期16例(15.38%)。危险分层高危10例(9.62%)。在既往史/伴发病中,患高血压者最多,共40例(38.46%)。有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服药史者8例(7.69%)。44例(42.31%)有吸烟史,23例(22.12%)有饮酒史。治疗方案中应用硼替佐米88例,联用免疫调节剂83例,联用烷化剂31例,联用蒽环类药物4例,联用达雷妥尤单抗1例,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案为RVd(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共36例(34.62%)。4周期疗效评价≥PR 73例(70.19%)。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7~17个月)。期末存活89例(85.58%)。2、发生MM并心脏淀粉样变性者3例。详见表3-1至表3-5。3、发生CTRCD者54例(阳性率53.47%),其中心力衰竭20例(37%),心律失常14例(26%),瓣膜病12例(22%),高血压4例(7%),肺动脉高压4例(7%)。5级(死亡)事件8例,主要原因7例为心力衰竭,1例为心跳骤停。4、影响CTRCD的因素包括年龄、白蛋白、NT-pro BNP及烷化剂治疗(P<0.05),而在性别、分型、DS分期、ISS/R-ISS分期、危险分层、既往史/伴发病、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服药史、吸烟史、饮酒史、基线血压升高、心率、QT间期、PR间期、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白细胞、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钙、血β2微球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联用免疫调节剂、联用蒽环类药物、4周期治疗后是否达到PR及以上疗效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是发生CTRCD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对MM患者是否发生CTRCD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AUC:0.720,95%CI:0.620-0.820),其截断值为61.5岁。5、生存分析显示发生CTRCD者较未发生CTRCD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组MM患者发生MM并心脏淀粉样变性和4疗程后发生CTRCD的发生率分别为2.88%和53.47%。2、MM患者发生CTRCD最常见类别和致死因素均为心力衰竭,分别占37.04%和87.5%。3、年龄是MM患者发生CTRC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MM患者是否发生CTRCD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4、发生CTRCD的MM患者预后显著差于无CTRT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