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教育、政务、商务、娱乐、传媒、农业、工业等经济方面的多个领域都充满信息技术的身影,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愈来愈受到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将信息化同实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将信息化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将信息化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结合起来,发挥信息化带动性强关联性强的特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高效发展;党的十六大把发展信息化提升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该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推进我国信息化作出了新的部署,国家鼓励信息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文化产业也是经济产业中与信息技术最为密切的领域。关于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单方面的影响层面。那么,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效率如何,是本研究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首先对于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关系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阐述了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现实关系。其次,本研究搜集了2000-2012年中国信息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从投入产出的角度,从信息化社会服务水平、信息产业劳动力的投入、信息产业固定资产的投入、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四个方面来建立信息化的指标测度体系,再根据与信息化关联密切的因素并结合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信息化-文化产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我国信息化与文化产业协调水平较低,2001年信息化与文化产业协调度值为-0.05,出现了不协调发展的情况,从2002年开始到2012年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及其信息化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协调度转负为正从0.07增长到0.70,年均增长率为81.8%,说明信息化和文化产业存在着互动关系,二者协调发展且发展速度较快。再次,运用改进的DEA模型即交叉效率DEA模型对信息化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建立信息化对文化产业促进效率全要素评价效率指标和文化产业对信息化促进效率全要素评价效率指标,对于信息化与文化产业2000-2012年的信息化与文化产业全要素评价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协调效率在2000-2004年越来越高,从0.36增长到0.65,年均增长率为20.1%,而2005-2012年协调效率逐渐走低,从0.59降低到0.38,说明协调的深度还有待加强,进一步说明我国需要走信息化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之路更要关注二者发展的效率问题。最后,文中针对以上分析的结论给出几点信息化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并进行了研究展望,为我国发展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准备了前提条件和依据并为本研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