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政治冲突是媒体的永恒话题,而媒体针对国际事务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是本国媒体树立国家形象、参与全球议题、构建对外传播话语场域的重要方式。 本文针对乌克兰事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探讨针对同一主题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和专业理念背景的媒体,怎样呈现和阐述政治冲突议题,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又如何进行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 本文梳理了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以梵·迪克的话语分析理论确定本文的分析框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为例,进一步探讨新闻作为公共话语的意义互动和现实建构功能,这一部分作为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探索以下几个问题来完成研究目的:1、在乌克兰事件中,《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具有怎样的文本特征;2、媒体如何呈现乌克兰事件,并通过哪些话语方式实现意识形态的传递;最后结合社会的现实语境和文本话语间的意义互动,本文分析了两报的新闻报道采用的话语策略,及其在现实中又如何实现话语意义。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从话语的角度对《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展开分析,并通过话语的对比总结东西方媒体在意义建构方面的差异,《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多呈现平衡报道的倾向,与国家的外交策略相配合,兼顾各方的表态和发声,而《纽约时报》从基本事件报道、因果联系、国际关系、普世价值等角度入手,报道所呈现的新闻画面与报道策略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以文本的意义传达影响受众的认知和理解。 在国际新闻报道过程中,意义的呈现和竞争无处不在。在全球化、开放性的话语竞争场域,在对国际国内的新闻报道进行阅读、分析、研究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抱持更为积极的对话态度,以思辨的视角体察和认知新闻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