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的研究,探讨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因拟诊冠心病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41~73岁。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对照组2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45~70岁。详细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情况、高血压病程、高血压水平等。实验组根据是否确诊冠心病、有无左室心肌肥厚、高血压分级、高血压病程以及有无夜尿分别予以分组。采用Judkins法常规动脉穿刺,用Judkins 5F造影导管经动脉行冠脉造影。用Type CR6-45NM行眼底照相,采用改良的Parr-Hubbard-knudtson公式计算眼底视网膜血管直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各组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结果:1.根据冠脉造影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的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血管直径。三组整体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CRAE(F=111.50,P<0.05)、CRVE(F=112.50,P<0.05)均有显著差异,AVR比较无显著差异(F=0.45,P=0.636)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两两比较,CRAE、CRVE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V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左室心肌肥厚诊断标准确定的左室心肌肥厚组、非左室心肌肥厚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血管直径。整体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CRAE(F=138.00,P<0.05)、CRVE(F=115.57,P<0.05)均有显著差异,AVR比较无显著差异(F=0.40,P=0.672)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两两比较,CRAE、CRVE均有显著差异(P<0.05),AVR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高血压分级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血管直径。整体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T1、T2、T3组与对照组CRAE、CRVE均有显著差异(P<0.05),AVR未见显著差异(P=0.731)。T1、T2、T3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RAE、CRVE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组之间CRAE两两比较,T3组分别与T1、T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T1组与T2组未见显著差异(P=0.295)。T1、T2、T3组之间CRVE两两比较,T3组分别与T1、T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T1组和T2组未见显著差异(P=0.174)。四组间AVR两两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4.不同高血压病程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血管直径。三组整体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CRAE(F=149.89,P<0.05)、CRVE(F=107.56,P<0.05),均有显著差异,AVR比较无显著差异(F=0.66,P=0,519)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两两比较,CRAE、CRVE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V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依据夜尿诊断标准确诊的高血压夜尿组、高血压非夜尿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血管直径。三组整体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CRAE、CRVE,均有显著差异(P<0.05),AVR整体比较无显著差异(P=0.594)。三组间CRAE、CRVE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VR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6.多因素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网膜动脉直径与年龄(b=0.192,P=0.042)、高血压病程(b=1.025,P=0.036)、心肌肥厚(b=0.257,P=0.001)、夜尿(b=0.247,P=0.014)、非冠心病高血压(b=1.251,P=0.001)、高血压分级(b=0.398,P=0.021)有关,其中与非冠心病高血压关系性最强。视网膜静脉直径与高血压分级(b=0.418,P=0.031)、高血压病程(b=1.005,P=0.038)、心肌肥厚(b=0.250,P=0.027)、夜尿(b=0.257,P=0.024)、非冠心病高血压(b=1.362,P=0.030)有关,其中以非冠心病高血压关系最显著。结论:1.在拟诊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中,视网膜血管直径对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冠脉微循环病变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均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