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不随意、快速、重复的运动抽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其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可达1%~4%,给儿童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安效先教授从事中西医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年,具有深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儿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而在中医儿科界享有较高声望,本论文特总结安效先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经验的有效性及探索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YGTSS总分、总有效率及积分进步率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从客观方面证明其有效性,并采用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研制的中医经验采集与数据挖掘系统,根据临床资料采集表制定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模板,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录入电子病历采集模板进行分析得到安效先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核心处方,再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析该处方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为核心处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安效先教授从肝风夹痰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经验总结及疗效评价。[研究目的]总结安效先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说明安效先教授从肝风夹痰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研究对象(提取自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100例经安效先教授诊治的抽动障碍患者400诊次的病历资料)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基线、第2周、第4周、第8周末做为疗效测评时点。采用YGTSS总分、总有效率及积分进步率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从客观方面证明其有效性。[研究结果]中药治疗观察组100例,痊愈39例,显效21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通过自身前后对照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YGTSS总分还是积分进步率,都说明从肝风夹痰治疗抽动障碍是有效的,查阅西医西药治疗抽动障碍文献资料我们亦得出安效先教授的治疗效果是优于西药治疗的。2.运用数据挖掘提炼核心处方,运用网络药理学对核心处方进行分析,探索安效先教授从肝风夹痰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的作用机理。[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提炼核心处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核心处方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研制的中医经验采集与数据挖掘系统,根据临床资料采集表制定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模板,对诊断、证候和治法的判定采用二分类法(有或无),对症状的判定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二分类法(有或无)或多分类法(如字段“舌色”的可填值为“舌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等)。将病例资料录入到病例采集系统以备下一步数据挖掘用。数据录入由两人进行,并核对两遍。对核心处方药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1.构建抽动障碍分子靶标网络通过 Drugbank(http://www.drugbank.ca/)、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http://bidd.nus.edu.sg/group/cjt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http://ctdbase.org/)等数据库,输入关键词"Tic disorder",找到抽动障碍的相关靶标,然后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如HAPPI,IntAct,MINT和DIP等获得抽动障碍靶标-相互作用靶标对,并通过String10软件构建抽动障碍靶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从而形成抽动障碍分子靶标网络。2.抽动障碍核心处方成分及靶标预测通过 BATMAN-TCM 在线软件(http://bionet.ncpsb.org/batman-tcm/),将核心处方的药物录入,收集其有效成分,并进行其潜在作用靶点预测。并基于方义,即天麻、钩藤、蝉蜕、菊花为驱头风止痉止抽要药,半夏、茯苓、石菖蒲祛湿化痰,酸枣仁、白芍、炙甘草以酸甘养阴安神、止痉止抽,生龙骨、生牡蛎用以重镇安神,将核心处方分别以驱头风止痉止抽、祛湿化痰、养阴安神止痉、重镇安神为不同的簇进行分析。3.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采用Cytoscape3.5.2软件(http://cytoscape.org/)进行网络构建、分析和可视化工作。构建抽动障碍分子靶标网络、核心处方的成分-靶标网络以及核心处方成分-抽动障碍相关靶标网络3个网络。4.疾病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基于BATMAN-TCM在线软件进行核心处方的疾病富集分析,ClueGO软件用于核心处方作用的抽动障碍相关靶标的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研究结果]1.抽动障碍分子靶标网络的构建通过数据库找到抽动障碍的相关靶标共35个,相互作用靶标535个,构成抽动障碍靶标-相互作用靶标对网络,共有651个抽动障碍靶标-相互作用靶标对,通过相互作用靶标可间接作用于抽动障碍分子生物网络。同时,通过对抽动障碍的分子靶标网络的节点进行度与关联度排序,发现其中较为重要的靶标为:BDNF,TH,FOS,DRD2,CREB1,NPY,NR3C1,SLC6A4,PRL,DRD4,EGR1,SLC6A3,CASP3,AVP,DRD3,PENK,MAOB,HTR2A,HTR2C,OPRM1,NTRK2。2.抽动障碍核心处方成分及靶标预测通过BATMAN-TCM软件获得抽动障碍核心处方的成分-靶标网络,说明核心处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标作用于多个通路与多种疾病,疾病富集结果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可见,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GABAergic synapse、Serotonergic synapse、Dopaminergic synapse 等多通路均与抽动障碍疾病密切相关。3.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驱头风止痉止抽、祛湿化痰、养阴安神止痉、重镇安神四个簇中全部重合的基因共有3个,即CACNA2D1,HTR2A,SLC18A2,驱头风止痉止抽与重镇安神重合的基因有18个,驱头风止痉止抽与养阴安神止痉重合基因的共有211个;驱头风与祛湿化痰重合基因的共有274个,驱头风止痉止抽、养阴安神止痉与祛湿化痰重合基因的共有153个,说明抽动障碍核心处方可通过不同的靶标发挥不同治法的作用,而不同的治法也可通过相同的靶标发挥协同作用,这也十分符合中医相须相使的配伍原则。4.疾病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将核心处方中的药物分别与抽动障碍疾病靶标进行对接,以探索每味药物的药效成分及靶标,天麻可通过6个成分作用于27个疾病靶标、钩藤可通过18个成分作用于17个疾病靶标、菊花可通过25个成分作用于25个疾病靶标、蝉蜕可通过2个成分作用于24个疾病靶标、半夏可通过17个成分作用于41个疾病靶标、茯苓可通过7个成分作用于15个疾病靶标、石菖蒲可通过9个成分作用于16个疾病靶标、白芍可通过11个成分作用于15个疾病靶标、甘草可通过41个成分作用于21个疾病靶标、酸枣仁可通过12个成分作用于97个疾病靶标、牡蛎可通过1个成分作用于1个疾病靶标,龙骨未找到可作用于抽动障碍疾病靶标的成分,可能与目前数据库中收录成分的局限性有关。[结论]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和网络药理学的总结研究分析得出:安效先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的从“肝风夹痰”论治小儿抽动障碍是正确的,有效的,整合药效成分分析、药物靶标预测、通路富集等,初步探析了核心处方治疗抽动障碍的作用机制与通路,核心处方主要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靶点与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且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表现为:中医药治疗可以病证结合,灵活用药,根据每位患儿的不同症状表现,个性化治疗;对本病常见共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等也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或缓解作用,且对患儿全身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患儿及家属容易接受,并为进一步的研究该病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