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道德的象征”不仅概括了《判断力批判》一书的主旨,而且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康德在哲学人类学的理论背景下,架起自然与自由的桥梁,构建完整的哲学体系,得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命题。审美的最终归宿是走向道德,人类通过审美会由自然走向自由。《判断力批判》的中介作用及其与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关系,决定了该书在理论形态上是《纯粹理性批判》的展开,但最终服务于《实践理性批判》所研究的道德境界,因而“美是道德的象征”必然是《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引线,同时又是该书的结论。反思判断力以“人是最终目的”为根基筑起自然与自由的桥梁,从而自然中的理性目的不再是彼岸的“公设”,而是一个当前的东西。在美的鉴赏中,审美意象论,作为康德美学主体能动性的核心,填充了审美主客观的鸿沟。康德以人为基地,以文明为起点,抓住历史积淀,指出主观合目的性的形式,作为生命形式,是内在的人类普遍的自由和道德的外化的媒介,即美是道德境界的具象化。审美愉快一方面因知性和理性的暗中参与而被赋予文化内涵,并由此与道德相沟通,另一方面又因无利害的自由感而与道德联系起来。在美的形态中,依存美显得尤为重要,它以客观的合目的性而趋向道德。美的理想体现在依存美中,它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人的目的而显而易见;此外美的艺术也属依存美,“美是道德的象征”在美的艺术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因为审美意象(艺术美的审美表象的至境形态)是理性理念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自由美与依存美以自由的统一性和实质的合目的性为契机转化统一,由此实现由审美的无利害的质的规定性,向“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转换。两者统一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于美的艺术。崇高则通过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对立与超越,逐步过渡到对人的理性道德的追索。崇高由内心的自由理念而向道德作更进一步的过渡,是认识与道德的真正桥梁。从美到崇高的过渡是认识向道德过渡在审美判断层面上的表现,美到崇高的过渡就是现象到本体的飞跃。美—崇高这个途径可以使理论理性很容易地过渡到实践理性,完成两大批判的沟通统一。康德的象征观在直观知性中找到内在的原因,对应于反思判断力的知性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