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改革实践领域,产权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前沿和热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现代产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产权改革的成功有赖于产权理论研究的实质性突破,马克思和科斯作为产权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当代产权理论的发展和改革实践的突破意义重大。对比研究是全面掌握两种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双视角的比较能够厘清各自的发展脉络、了解双方的主要观点、发现彼此的差异与共识,客观评价两者的局限与不足。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不乏丰富的产权思想。科斯作为西方产权学派的奠基人,他在产权领域成就更是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两种产权思想的对比研究不是为了得出谁优谁劣,从而迷信一种思想去批判另一种思想。马克思和科斯,他们之于整个产权思想的发展史来说都是耀眼的“明星”。由于受时代背景、法系背景、研究目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研究产权问题时,在逻辑起点、逻辑主线、研究方法、研究层面、研究重点以及产权制度标准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但是,差异的存在并不代表某种观点必然错误,相反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让彼此形成互补,从而使得整个有关产权研究的学术成果更加丰富。马克思和科斯虽然处于不同的时期,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同一性,两者在产权交易存在耗费的观点认知、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的分析、产权的界定与功能的研究、产权权利内容的诠释这四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识。总之,这两种思想因差异而各有特色,因共识而存有联系,作为两种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同样予以尊重。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们目前的产权改革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这两种产权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因为这两种产权思想在适用性、操作性和内容本身还存在着局限。但是,这些局限不足以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想,马克思和科斯作为两位学术研究者,他们有关产权的研究存在很多胜于常人的地方。我们应该吸收这两种思想的精髓,借鉴他们的优秀研究成果,为我国的产权改革提供思路启示。在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把握上,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产权思想为指导,做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公有产权的主体地位;适应生产力发展,推进多元化产权改革模式;以人民利益为核心,重视劳动力产权的保护;发展两权分离思想,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而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式中,我们可以借鉴科斯产权思想的合理理念,重视产权的清晰界定和自由流动,熟悉产权改革过程中各种成本花费,实现产权改革方式的灵活与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