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者与创作者的互生共存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文学评点史上出现了新气象——评点者与创作者的互生共存现象。互生共存关系是指评点者与创作者之间形成的固定的、长期的、一对一的并且彼此影响的关系。杜濬与李渔就是互生共存关系的一对代表。杜濬(1611—1687),字于皇,号茶村,湖广黄冈人,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以诗歌成就闻名于文坛的杜濬,同时又是李渔小说、戏曲的重要评论者。在评点过程中,杜濬就小说戏曲的功能、艺术特征及其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文学理论。虽说杜濬的评点较为零碎,但其评点是深入作品的底里,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做出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揭示。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别号笠道人、随庵主人、觉世稗官、觉道人、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人。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和小说家,在其时代颇负盛名。《闲情偶寄》是李渔戏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对评点者与创作者的互生共存关系进行描述,并阐述互生共存现象的意义。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创作与传播的相对繁盛以及文人对通俗文学的逐渐关注,评点广泛被用于小说和戏曲。通俗文学评点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出,评点者的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根据评点者与创作者的关系,通俗文学评点者被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互生共存关系型是其中之一。第二部分介绍互生共存关系的代表——杜濬与李渔。首先阐述隐逸遗民杜濬与市井才子李渔的生平,分析两者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原因,认为这是与两者的思想个性和生活经历有关。其次对两人的交游时间进行系统梳理,并用简谱加以说明,以作为探究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评点者的评点内涵的背景资料。第三部分分析杜濬对李渔小说的评点。首先讨论杜濬对小说文体的认识,认为他虽能接受“通俗小说”的概念,并且认识到通俗小说有教化的功能,但又看轻“小说”这种文体。接着从小说的价值观、小说结构观及作者素质观三方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分析杜濬对李渔戏曲的评点。从杜濬对李渔作品的评点入手,联系杜濬的戏曲理论思想,对其评点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五部分通过比较杜濬与李渔的文学理论,研究两者文学理论的融通之处。
其他文献
本文的分析是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的一部分。着重于探讨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体系中 ,人力资源成本的预算与控制与该体系中其他几部分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实
刘辰翁是宋元之交具有民族气节的著名遗民,也是一位诗、文、词兼擅的学者型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在文学史和文学评点史上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元、明、清三代,刘辰翁的研究少
目的观察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90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给
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后与宗主国长期保持相容、并存、互利的良性关系。英国通过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北美的全面开拓和发展。从1763年
教育制度的稳定性,既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又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秩序环境。教育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必须是稳定的,但又不可能永久不变。
目的探讨COOK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0例足月引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张景祁是晚清词坛上一位颇为独特的词人,他在晚清词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力图以《新蘅词》为基点,对张景祁其人在清代历史上的地位及贡献作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对其诗
目的对比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早产儿依据喂养方式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例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益生菌思连康喂
<正>大学音乐通识课作为面向非音乐专业普通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平台,是实施音乐美育理念的重要阵地之一。长期以来,源于社会功利化发展以及受制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无基础无技能的
21世纪林业发展必须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林业具有双重效益,对于人类的生存及经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低碳经济角度出发,针对林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