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对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从最初几年的低于15%到2015年超过70%,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参与了不同形式的非农就业。在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本文考察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未来人力资本的影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将为中国教育、非农就业与人力资本提升及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非农就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年轻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日趋提高,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超过90%从事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带动一批之前被排除在外的群体参与到非农就业中,比如大部分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最主要的形式。 2.中国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仅父亲从事非农就业或者仅母亲从事非农就业有助于提升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但是父母均从事非农就业则对子女教育投入没有影响。就子女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期间父母的外出时长来看,研究表明,父母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累积年数对其子女的最终受教育年限不会产生影响。 3.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受教育水平具有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父母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子女的受教育年限。从性别角度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父母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有助于缩小不同性别子女受教育年限的差异。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实施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的能力与机会,为农村地区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与求职补助、提供相关信息以及其它政策支持举措。2.降低农村家庭提升其子女受教育水平所面临的家庭预算约束问题。3.实施相应政策措施,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年轻人受教育水平,可能的举措包括提高他们升入高中及大学的机会、降低辍学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