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使用医用PTCA球囊导管代替Fogarty球囊导管制作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可行性。2、研究使用带孔球囊模拟药物涂层球囊局部短时给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3、观察大蒜素(Allicin)局部短时应用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影响,以及大蒜素对新生内膜中核因子κB(NF-κ 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影响,以探讨大蒜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减少新生内膜增生的可能机制,为大蒜素在防治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4只SD雄性大鼠(使用医用PTCA球囊导管制作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体重35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n=6,每个时间点3只),药物组又分为高、中、低浓度3组(n=18,各药物浓度每个时间点3只)。对照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局部给予碘海醇和生理盐水,2个大气压维持60s;药物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局部给予碘海醇和大蒜素(高(100μg/ml)、中(50μg/ml)、低(25μg/l)浓度),2个大气压维持60s。每组分别于术后14天、21天取左侧颈总动脉组织,经冰浴磷酸缓冲液(PBS)冲洗后,4%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蜡块,切片行HE染色观察新生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量计算内膜面积(IA)、中膜面积(MA)及内膜/中膜面积(IA/MA)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TNF-α的表达水平,每个血管截面随机选取3个不同视野,计数每个高倍镜下新生内膜细胞总数及相应区域染色阳性细胞数,计算NF-κB、TNF-α细胞阳性百分比,3次记数求平均值。 结果:(1)使用医用1.5mm×10mmPTCA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对照组及药物组共34只,经HE染色证实(存在新生内膜形成)造模成功24只,成功率为70.6%。 (2)使用1.5mm×20mmPTCA球囊导管制作成带孔球囊,可以成功实现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局部短时给药,能够模拟药物涂层球囊的给药过程。 (3)血管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及药物组可见新生内膜增厚显著,可见单层内皮细胞覆盖,以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为主,细胞排列紊乱,内弹力板变的模糊平坦,失去弹性。损伤后21天组较14天组新生内膜明显增厚。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血管损伤后14天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IA及IA/I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浓度组比较IA及IA/IM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损伤后21天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IA及IA/IM显著减少(P<0.05);各药物浓度组比较IA及IA/I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在血管损伤后的14天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比较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高浓度组与中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损伤后21天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各浓度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NF-α,在血管损伤后的14天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比较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高浓度组与中浓度组比较阳性细胞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损伤后21天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各药物浓度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使用医用PTCA球囊导管可以成功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2、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使用带孔球囊局部短时给药是可行的,成功的模拟了药物涂层球囊的给药过程。3、大蒜素通过局部短时间应用可以达到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