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记人言事的笔记体小说,其中蕴含着数量庞大、独具特色的修辞现象。但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世说新语》大多集中于对其所反映的文学现象、社会现象的研究,在语言学方面则集中于对其词汇和语法的研究,相应地缺乏对其辞格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以《世说新语》为语料基础,对《世说新语》的辞格作专题研究。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世说新语》辞格的种类《世说新语》中的辞格主要有十八种:体现“语言均衡美”的辞格,有五种,分别为对比、排比、顶真、回环、对偶;体现“语言变化美”的辞格,有四种,分别为:错综、双关、夸张、委婉;体现“语言侧重美”的辞格,有六种,分别为反复、映衬、叠字、反问、节缩、统括;体现“语言联系美”的辞格,有三种,分别为比喻、引用、借代。这十八种辞格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达到了一千八百九十六例。除了这十八种辞格,在《世说新语》中还偶见别解、闪避、比拟等辞格的语例。本文以四章的篇幅,对《世说新语》中的十八种辞格逐一作了论述,分出小类,选择语例,加以描写,作出分析,以反映《世说新语》辞格的全貌。二、《世说新语》辞格的面貌特征《世说新语》中的辞格具有鲜明的面貌特征。《世说新语》中主要的十八种辞格的典型特征已在前四章的分类过程中进行了阐述,此部分主要拟从宏观视角把握《世说新语》中辞格的整体面貌特征。主要从以下两点展开论述:首先,数量众多,这体现在出现次数多、种类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四个方面意思;其次,运用灵活,《世说新语》中的辞格单独使用的情况较少,大部分是多种辞格的综合使用,囊括了辞格的连用、套用、兼用三种情况以及三种情况的综合运用。三、《世说新语》辞格的形成理据第一,从社会学理据看,主要从其动荡的政局、当时的行政区划和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方面进行分析。动荡的政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南北对峙,加深了南北的隔阂,人们常采用引用、对比、反问等表达彼此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思想的空前活跃,人们常采用比喻来阐述观点和主张;一方面政局的不断更替,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各种的战争,在喻体、借体的选择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当时的行政区划和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娱乐也自然地渗透其中,为比喻和借代提供了丰富的意象。第二,从哲学理据看,主要从对人们有着根深蒂固影响的儒家思想和占魏晋南北朝时期主流的玄学思想入手进行分析。儒家思想的影响,使人们内心深处存在着挥之不去的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礼制文化,是孕育敬谦的温良土壤。玄学思想的发展,使得人们清谈的风气高涨,如利用反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引用加强自己的论述。第三,从美学理据看,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独有的审美视角,从自然美和艺术美两个角度,探究辞格形成的理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自然充满了崇高的热爱,喜欢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体现在语言中便出现了众多的利用比喻、排比等表现大自然各种不同美的现象;魏晋士人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不断讲求自身的文学素养,引发了不少的文学评论,这其中,就带动了引用与排比的发展;魏晋士人追求秀朗飘逸的外在形象,大大影响了喻体和借体的选择。第四,从语言学理据看,语言是辞格形成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探究相关辞格产生的理据。《世说新语》中大量口语词、方言词的存在是伸缩产生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联合式复音词以及大量新词新义的出现,造成了大量的一词多义的现象,为双关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重叠式复音词的大量存在,则为叠字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魏晋南北朝时期语段的进一步完备,语法标志的出现,为排比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第五,从民族心理学理据看,民族心理是在意识深层对辞格产生影响的因素,对辞格有着深刻、广泛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汉民族重和谐均衡的心理方面,探究对偶、排比形成的理据;从汉民族崇尚含蓄婉约的暗示心理,探究比喻、双关形成的理据;从汉民族偏好求新求异的心理方面,探究借代形成的理据。辞格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委婉为例,阐述其产生的多种心理因素。民族心理对《世说新语》辞格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本文还对《世说新语》中的辞格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附表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