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股权质押作为股东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低成本、保有控制权等特点使它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更是将其融资工具价值发挥到极致。通过股权质押的概念可知,该制度强调对债权的担保功能,保障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但是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股权质押制度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该制度所涉及的法律规范类别众多,且各部门法之间的规定交叉融合,制度内容在缺少体系性、层次性的同时,制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作为股东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低成本、保有控制权等特点使它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更是将其融资工具价值发挥到极致。通过股权质押的概念可知,该制度强调对债权的担保功能,保障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但是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股权质押制度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该制度所涉及的法律规范类别众多,且各部门法之间的规定交叉融合,制度内容在缺少体系性、层次性的同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滞后性也使得我国相关股权质押实践活动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为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股权质押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立法现状,采用比较法视野下的研究方法,探究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有关股权质押法律制度的理论学说及其实践做法,从而获得一定的启示意义,进而就我国的股权质押制度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建议。本文全文约3万字,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股权质押制度的概述。此部分以股权的概念厘定为切入点,介绍了股权的分类及其性质。首先根据标准的不同,将股权分为不同种类。其次对于股权的性质,本文也列举了几种较为主流的学说观点如物权说、债权说和股权社员权说。第二部分为比较法视野下的股权质押考察。该部分重点对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股权质押的立法例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在紧扣我国当前对股权质押立法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上述三者股权质押制度中的创新点及成熟立法进行理论及实践探究,进而得到一定的启示意义,如德国的立法目的侧重于股权质押的融资功能、日本的责任转质与承诺转质的立法等可作为我国的立法借鉴。第三部分是对当前股票质押制度的立法状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在此部分,本文梳理了股权质押制度的演变史,从概念的出现与厘定开始,逐渐溯源与剖析股权质押是如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演变发展。某一制度的产生发展均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文化理论基础,股权质押制度也不例外。由于受我国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股票质押制度具有独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特色,如国有企业占据市场主体的绝大部分决定了股权质押制度中的控制权与经营权并非一种完全分离的状态。我国股权质押制度在彰显本土化特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系列的制度弊端如法律归属的错位、股权质押制度生效要件的限缩性所带来的制约问题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股权质押融资功能的发挥空间呈现塌缩势态,影响了我国社会闲散资金的自由流动度。第四部分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股权质押制度的思考。法律天然的滞后性决定了对作为上世纪新兴融资方式的股权质押制度有完善的必要性。本部分针对上述第三部分所提及的诸多问题,在吸收借鉴域外相关的立法例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股权质押制度,提出了诸如股权质权规范应有《公司法》规定与进一步放宽股权质权的设立及其公示要件等较为系统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一、“祭祀坑”与宗教信仰体系有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文化仅仅反映了古蜀人的自然崇拜,似乎三星堆文化还处在文明或复杂社会以前的宗教形态。有的学者则认为,三星堆文化主要反映了古蜀人的祖先崇拜,但也有自然崇拜。还有的学者认为,三星堆文物揭示了古蜀昌盛的太阳崇拜。可以看出,由于方法和视角的不同,要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还有相当的距离。学术界要达成共识,必须对各种遗迹现象作出细致分析,在此前提下再分析其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个国家都在找寻着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受阻的情况下,各国都在从本国市场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则成为了各个国家在这样背景下的最优选择。放眼国内,《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各地方也紧随其后抓紧制定适应本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期通过完善的营商环境立法为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并吸引更多投资以促进地方经济迅速发
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赋予其自由裁量权的重要体现。相对不起诉制度的设立和发展既是顺应世界范围内检察起诉裁量权扩大的趋势,也是对我国转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配套转变。同时,因为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建立在“免于起诉”制度基础上,法律规定和适用上与刑事司法实践有一定脱节,使得相对不起诉的刑事司法价值没有完全实现。而随着我国认罪认罚制度的深入推进,认罪
认罪认罚制度设立初衷在于最大程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悔罪意愿,进一步达到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根据我国司法实践,侦查阶段作为收集犯罪嫌疑人言词证据的黄金时段,由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常出现刑讯逼供、诱供、骗供等问题,因此导致难以保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与自愿性。侦查程序中,讯问是获取口供的最常用手段和最直接方法,已形成了我国公权力与其之间直接对峙的突出表现。在讯问过程中,由于对各种证据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独立性的确立,产权要素的凸显,国有资产权属的明确,政府管理国企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国企的定位和国企的管理方法等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命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首先加强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基本方略。这些都成为新时代我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
在当前犯罪频发、取证困难的现实条件下,国家司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放弃对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犯罪分子的刑事追诉权来换取关键犯罪线索,以实现追诉严重犯罪的目的。随着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开展,协商性司法在我国初步实现。这种司法交易制度与西方国家污点证人制度具有相同的司法效果,对提高司法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法律并未确立污点证人制度,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开始对污点证人制
2015年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规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也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开端,在实践中进行了诸如设立专门环境法庭、联合出台协作意见等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然而目前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地域管辖不适应环境跨区域生态问题的解决。本文旨在提出跨区域环境公益诉讼协同治理的对策和方法,以期完善现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框架和治理路径。第一部分概述了跨域环境公益诉讼和协同论的概念及功能,为应用协同论
“法不入家门”已成为历史,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及每个家庭共同的责任,由于家庭暴力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产生的原因复杂多变,涉及的社会关系是最紧密的家庭关系,其解决纠纷的方式异于其他暴力型犯罪,如何在立法、执法、守法等过程中合理并高效的规制家庭暴力行为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现实性社会化问题,单纯依赖某一国家机关或法律不足以解决这一社会顽疾,建立由社会各组织力量组成的联防联动机制对于反家庭暴力的解决具有根本性
一代代共产党人创造了许多伟大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命题提出后,许多学者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逻辑理路、核心理念、时代价值、赓续传承、同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进行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研究范围的广阔性、研究脉络的系统性等特点。未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需要坚持精神谱系理论基础研究、坚持结合“两个结合”研究、坚持传承路径创新研究、坚持比较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使这一研究迈向新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和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是民众能够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我国的志愿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社区志愿者服务能力不足便是其一,严重影响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进程。小组工作在社区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的实践中能够起到明显的推进效果,一方面,从社区居民入手,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责任感,发掘自身优势,提升社区居民在志愿服务中的参与感和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