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中国花鼓》,在定程度上显示了西方音乐家对东方音乐的敏感和对中西文化互融的把握,因此被称作是“中西音乐碰撞的火花”。用中国民族元素创作中国题材的小提琴音乐作品,是中外音乐家共同的艺术化选择。历史上,一些西方音乐家曾创作了中国题材的音乐作品,奥地利作曲家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根据《中国笛》里所提到的唐诗而创作的《大地之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的歌剧《图兰朵》,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的胡桃夹子》里的一首《茶的中国舞曲》。本文从中西音乐在思维和审美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来探讨小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风格问题,目的是从文化层面上对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有一个多视角、多层面的理解和思考,从而使我们的演奏能更充分地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自1920年,李四光创作了第1首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行路难》至今,中国小提琴音乐已走了近100多年的历史,当代小提琴音乐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的一部分。中国作品的演奏在于对民族音乐、风格和意蕴的掌控。20世纪的西方音乐,以探索创新和标新立异的反传统精神走向“新音乐”时期。这时期的西方音乐家们在创作观念和技术上,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音乐的融合性和多元化成为该时代新风格的特征。自20世纪初以来,“新音乐”的理念和技法等影响到世界各地,当然,中国音乐创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了风格迥异的小提琴音乐新作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音乐”思潮继续不断涌入,张扬个性、颠覆传统、风格独特的新作品层出不穷、接踵而来。中国作曲家们借鉴西方现代音乐作曲技法进行创作,使小提琴作品体现出当代作曲家对新音乐的关注,也体现了小提琴新音乐作品的中国风格。演奏技法与现代音乐作品的语汇相结合,与现代音乐作品开发的音响相适应,展现出现代新音乐风格的小提琴作品,使音乐语言中国化、思维技巧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