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报道了落新妇的化学成分研究和鸵鸟油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理活性研究。论文由五章组成,报道了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鸵鸟油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鸵鸟油的货架寿命和提取工艺以及鸵鸟油的生理活性研究;最后综述了油脂分析方法以及鸵鸟油和鸸鹋油的研发进展。
第一章为落新妇的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试。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落新妇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综合运用MS、1H-NMR、13C-NMR、HMQC、HMBC、NOESY、I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将12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11-O-(3’-甲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11-0-(3’-methylgalloyl)-bergenin,1)、胡萝卜苷(daucostero1,2)、3β6β二羟基-12-烯-齐墩果-27-酸(3β6β-di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3)、3β羟基-12-烯-齐墩果-27-酸(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4)、邻羟基苯乙酸(2-hydroxyphenylac-eric acid,5)、11-O-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11-O-galloylbergenin,6)、岩白菜素(Bergenin,7)、异落新妇苷(Isoastilbin,8)、11-0-(4-羟基苯甲酰基)岩白菜素(11-O-(4-hydroxybenzoyl) bergenir,9)、3β-乙氧酰基-12-烯齐墩果-2-酸(3β-acetoxyolean-12-en-27-oic acid,10)、3,5,7-三羟基色原酮3-O-a-L-鼠李糖(3,5,7-trihydroxychromone3-O-a-L-rhamnopyranoside,11)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肝癌细胞(HepG2)的活性测试实验发现化合物4具有抑制HepG2肝癌细胞活性,未发现其余化合物具有该活性。
第二章为鸵鸟油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研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测定了鸵鸟油的理化性质,运用GC、GC-MS、UPLC-MS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鸵鸟油的脂肪酸成分和甘油三酯成分进行了分析。GC和GC-MS对鸵鸟油的脂肪酸成分的分析表明,鸵鸟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油酸、棕榈酸、棕桐油酸、亚油酸、硬脂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其中不饱和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运用UPLC-MS分析鸵鸟油的甘油三酯成分,从中鉴定出22种甘油三酯。
第三章为鸵鸟油的货架寿命和提取工艺研究。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来测算鸵鸟油的货架寿命;研究了5种不同抗氧化剂对鸵鸟油样品货架寿命的影响,发现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本章在现有鸵鸟油的提取方法基础上,总结各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高效稳定的鸵鸟油精制方法。
第四章为鸵鸟油的生理活性研究。将鸸鹋油的药理作用作为参照,对鸵鸟油的渗透性、抗炎镇痛和创面愈合等方面进行了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鸵鸟油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对皮肤炎症性过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抗皮炎性感染可能有一定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优于鸸鹋油。
第五章综述了近年来油脂分析学中取得的研究进展、鸵鸟油和鸸鹋油的研究概况以及应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