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谷哨是1953年源于阳谷县的一种民间泥制乐器,不仅能够吹奏民间小调,还能模仿鸟叫、车鸣、孩嘤等多种声音;吹奏乐曲的音区一般保持在一个八度以内;其形制多样,小腔体发声清脆、活泼,大腔体发声低沉、幽深。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论文的展开主要以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理论为指导。“民族音乐学本质上是一门以田野考察实践为基石、以客观描述实践为基础,并在此实践基础上展开案头解释性工作的音乐理论学科”(1)。故,本文是以多次田野调查成果做基础支撑,详细客观的进行案头分析总结。以此写出的绪论及四个章节。绪论部分对阳谷哨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主要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案头分析对阳谷哨产生的地理、人文历史条件做出研究总结,并以三代传承人为主线对阳谷哨的“历时”(2)发展做出介绍,根据传承人的实际操作对阳谷哨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记录、描写、解释;最后对阳谷哨的发音原理及吹奏音阶音律倾向进行提炼总结。第二章与第三章从民族音乐学实践理论“质与量”的关系出发,对不同哨孔的阳谷哨进行吹奏音色、音域的总结,通过阳谷哨的演奏形式、演奏曲目、吹奏技巧的观察与分析,进行吹奏技巧与演奏风格的总结,通过阳谷哨生存的人文坏境,提炼其存在的音乐审美意向,向大家展现一个简约新发——古韵与素朴兼备的阳谷哨。第四章通过田野调查中关于阳谷哨发展受限问题在实际发展中的状况,对阳谷哨的传承提出个人的见解、建议。完成本篇论文意在:通过此番调查与研究能够促使阳谷哨的制作方法与吹奏技巧由口传心授传承方式,上升为专业系统学习的理论研究体系;期望将来的阳谷哨能够逐渐由原发性的无意识制作方式状态,提升到有“律学”进行音准校音的科学支撑状态。论文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对阳谷哨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阳谷哨更具普及性,让阳谷县的民间泥制乐器——阳谷哨,不被时光的尘埃所埋没,能够以其独特的民间韵味在新时代文艺浪潮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