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比较光子探测器双源CT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较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评价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下一步的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案的选择给予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临床怀疑存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使用Stellar光子探测器双源CT,排除标准:对比剂过敏者、孕妇及昏迷者等情况,最终入选156例纳入本研究。将受试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实验组:使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两组均7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选择Stellar光子探测器双源CT进行头颈部CTA检测,在检查前4h嘱患者禁食,针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因为对比剂使用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尤其嘱托检查后大量饮水,以促进对比剂的排出。患者常规右侧肘正中静脉建立静脉通道,疑诊锁骨下动脉病变时,经足背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于检查前进行碘过敏实验。在进行检查前,去除活动义齿等金属异物,扫描角度与听眶线平行,设置完成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使用提前预热好的对比剂,装入双筒高压注射器中。将注射器由肘静脉进行穿刺注射,采用团注跟踪技术,触发监测层面设于主肺动脉分叉层面的降主动脉,延迟10s开始采集数据,触发阈值设定为100 HU,达到阈值后延迟2s扫描。实验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开启Care Dose 4D功能自动调节管电流,球管旋转速度:0.2s/r,准直器宽度:2×128×0.6mm,螺距:0.7。对比剂注射时间固定为10 s,≤45Kg的患者注射速率为4.0 ml/s,以45Kg为基准,体重每增加10Kg,注射速率增加0.5 ml/s。对比剂用量=注射速率×注射时间(10s)。对照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开启Care Dose 4D功能自动调节管电流,球管旋转速度:0.2s/r,准直器宽度:2×128×0.6mm,螺距:0.7。固定对比剂用量为60mL,所有患者对比剂注射速度恒定,注药速度保持在4.0 ml/s,采用团注跟踪(Bolus Tracking)智能触发扫描模式。触发点、扫描方向和范围同实验组一致。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成像质量,对影像学检查有效情况进行对比,并通过统计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对检查潜在危险性与安全性进行对比,以综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案临床应用的优劣差异。其中成像质量采用主、客观两种评价方式。客观成像质量评价参考系统所测数值,对通过计算获得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主观评价由2名专业影像科医师,依据4分制评分标准对所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成像质量评分。记录CT扫描机自动生成的辐射剂量参数,包括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参数及对比剂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对本研究所用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中成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用kappa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客观成像质量的研究方面,对照组AOAR部位SNR数值对照组19.6±9.6、实验组38.8±10.6,CCA部位SNR数值对照组20.3±10.3、实验组41.8±11.5,ICA部位SNR数值对照组16.8±16.7、实验组31.4±17.2,MCA-M1部位SNR数值对照组13.6±11.5,实验组22.5±16.3。对照组SNR数值平均17.6±10.8,实验组平均33.6±13.6,实验组SNR各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NR数值计算方面,CNR>8即认为图像均可评定为质量优,本研究中CNR均>8。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部位CNR数值均高于8分,其中照组AOAR部位CNR数值对照组17.1±6.3、实验组32.1±8.1,CCA部位CNR数值对照组15.9±5.4、实验组35.9±10.7,ICA部位CNR数值对照组15.5±10.8、实验组25.5±10.0,MCA-M1部位CNR数值对照组11.2±6.7,实验组18.2±8.5。对照组CNR数值平均14.9±5.9,实验组平均27.9±6.8,实验组CNR各数值均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各数值均小于实验组(P<0.01)。2.两组患者主观成像质量的研究方面,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对照组3.14±0.52分、3.21±0.50分,平均得分3.17±0.52分;实验组为3.83±0.41,3.78±0.40,平均得分3.81±0.41分。2名专家的成像评分一致性评价良好,对照组kappa值为0.76,实验组kappa值为0.78,实验组各专家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实验组优于对照组。3.辐射剂量评价方面,客观使用辐射剂量参考影像学设备自主收集所提示的系数,对照组CTDIvol、DLP、ED分别为4.017±1.33mGy、217.6±74.22mGy·cm、1.12±0.15mSv,相较于实验组CTDIvol、DLP、ED计数分别为1.347±0.29mGy、78.25±13.94mGy·cm、0.42±0.05mSv,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辐射有效剂量较对照组降低62.51%,且评价指标CT剂量指数与剂量长度乘积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数值上偏低(P<0.05)。4.对比剂剂量方面,实验组的对比剂剂量均值为(49.1±5.4)ml,对照组的对比剂量均值为60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5),实验组对比剂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降幅10.8±2.1)ml。结论:光子探测器双源CT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中,较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相比,可显著减少对比剂的注射剂量,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两种检查方案的成像质量都为优,但个性化对比剂的注射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SNR和CNR,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血管成像质量,具有更加理想的成像质量,更有利于临床医生成像的正确判读。故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用光子探测器双源CT血管成像,结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减低辐射剂量,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