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时期儒学兴盛,儒士繁多。范晔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在《后汉书》中塑造了大量具有典型意义的儒士形象,艺术手法多样,评价方式不一。对《后汉书》儒士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本文分四章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章为儒士界定及东汉儒学概况,主要界定儒士概念和梳理总结东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本章通过探讨儒士的定义及其在经济地位、社会身份、性格品行上的基本特点,结合《后汉书》指出东汉儒士博通诸经、兼修谶纬、崇尚名节的典型特征;根据今、古文经学和谶纬之学的发展状况,将东汉儒学发展历史大致概括为复兴期、鼎盛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儒士存在的社会思想背景,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后汉书》中所塑造的东汉儒士形象。第二章为儒士形象类型。此章主要结合《儒林列传》和儒士专传的记载,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将《后汉书》中所记载的东汉儒士作不同的类型划分。本文根据儒士个体活动的行为表征和他们对儒家文化的主要作用,将其分为明经者、治世者、体道者三类;依据儒士的性格特征,将其分为刚直之士和柔弱之人两类;按照儒士不同的生活态度,又将其分为追求物质生活和坚守精神世界两种。三种类型划分互有交叉,呈现出东汉儒士群体的整体面貌。第三章是儒士形象塑造,主要对《后汉书》中儒士形象的多种展现形式进行研究,包括介绍人物素养、展现儒学活动和刻画儒士性格等三个方面。《后汉书》中既有对儒士经学素质、治学精神、道德修养等人物素养的着重介绍,又有对儒士间论辩诘难、儒士文辞作品、五经传注、传道授业等儒学活动的详细展现,还善于通过典型事件、具体细节、人物语言、传奇手法等方式独特刻画儒士性格,表现出儒士与其他人物形象塑造方式的相异性,展现出儒士形象的独特魅力。第四章是范晔的儒士观。本章主要借助《后汉书》对东汉儒士形象的塑造和评论,探讨范晔对儒士和儒风的褒贬抑扬态度。范晔受其家学传统影响推崇儒学,对儒士的选择以“仁”为本,以“义”为先,以“智”为佳,注重从儒学成就和人物个性上对其加以评论,出现“名儒”、“通儒”、“大儒”等诸多儒士评价词语,并在“纯儒”郑玄身上集中体现其理想儒士风范。从范晔对东汉经学的肯定、对谶纬之风的否定以及对儒学倾颓的痛心中,我们可见其传承儒学世家的使命感和挽救儒学衰颓的理想,在儒家思想走向衰微的时代,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意义。东汉时期儒家经学发展至极盛,儒士作为儒学经典的传承者和儒家理想的实践者,在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东汉儒士的思想特征、行为表现、价值追求等都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对其研究,是学术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