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主要包括对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以便为精神科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参数提供参考,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途径。通过比较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来评价其安全性,制定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至3个组,即对照组、10Hz干预组和TBS干预组。3组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模式分别是伪刺激、10 Hz刺激、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刺激部位均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每天的刺激总脉冲数均为1200,连续刺激10天。干预期间,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不变。采用MCCB(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的连线测验、符号编码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干预前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干预中实施。应用TESS副反应量表评估整个干预过程中被试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护理,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为癫痫,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一过性头痛、头晕、心慌、耳鸣、恶心、乏力、静坐不能等。通过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价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性,观察不良反应有无改善来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rTMS干预前,三组被试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功能、精神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MS干预后,应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各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差异。结果显示,除对照组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评分(t=0.338,P=0.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认知测验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Hz组(t=9.286,P=0.000)和TBS组(t=9.931,P=0.000)阴性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rTMS干预后,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干预前后三组间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组被试者连线测验评分差值(F=0.818,P=0.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号编码测验评分差值(F=6.284,P=0.003)、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评分差值(F=7.852,P=0.001)、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评分差值(F=3.808,P=0.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被试者阴性症状评分(F=4.859,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症状评分(F=0.370,P=0.692)、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F=1.724,P=0.185)、PANSS总分(F=3.017,P=0.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被试者在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05%,三组分别为23.07%、25.92%以及23.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1、rTMS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随刺激模式的不同而不同。TBS刺激模式可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测试,10Hz刺激和TBS刺激可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2、rTMS刺激模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少。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改善rTMS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