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子痫前期孕妇ABPM的特点,子痫前期孕妇ABPM指标与24h尿蛋白、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以及研究ABPM指标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能和预测价值。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子痫前期中应用的价值。方法:1.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及住院分娩的132例子痫前期孕妇,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46例),重度子痫前期组(86例)。另收集同期95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1,67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对照组2。2.计量资料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的LSD法检验;绘制24h血压、心率动态曲线,分析各组的24h血压、心率变化节律;利用偏相关性分析子痫前期孕妇ABPM指标与24h尿蛋白、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制定诊断子痫前期的ABPM最佳参考值,及Bayes公式求阳性预测值。结果:1.重度PE组孕妇分娩孕周小于轻度PE组、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E组、对照组1、对照组2孕妇的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度、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各ABPM指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ABPM部分指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除夜间舒张压(nDBP)、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负荷)、24h心率(24hHR)、白天心率(d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孕妇ABPM部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除24hHR、d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24h血压呈“非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几乎无下降,昼夜节律消失;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24h血压呈“非杓型”改变,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及夜间血压下降持续时间减少,但昼夜节律存在;对照组1、对照组2孕妇24h血压呈“双峰一谷”的“杓型”改变,夜间血压明显下降,昼夜节律存在。4.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的24h心率呈“非杓型”改变,夜间心率无明显下降,失去正常的昼夜节律性;轻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孕妇24h心率呈“杓型”改变,夜间心率明显下降,存在昼夜节律性。5..重度、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收缩压(dSBP)、白天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平均动脉压(MAP)均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6..重度、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MAP均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24hDBP、dDBP、nDBP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7.诊断子痫前期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最佳参考值分别为:127mmHg(曲线下面积(AUC)=0.941,阳性预测值(PV+)=81.8%)、80mmHg(AUC=0.907,PV+=85.6%)、133mmHg(AUC=0.938,PV+=85.4%)、84mmHg(AUC=0.898,PV+=77.9%)、124mmHg(AUC=0.871,PV+=71.7%)、78mmHg(AUC=0.806,PV+=76.8%)。结论:1.血压、心率的昼夜节律改变可能是子痫前期,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首发表现。2.子痫前期孕妇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升高可能是24h尿蛋白增加及胎儿出生体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3.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子痫前期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预测价值。综上所述,动态血压监测在子痫前期中应用可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子痫前期孕妇期待治疗期间的重要监测项目,可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助于病情评估及随访,对于减少子痫前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减少或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意义。